第97章 南北通途(1 / 2)

辛獻懷著一個夢想,急急忙忙地趕回縣城。他回到辦公室,立即讓秘書通知好幾個單位負責人到辦公室開會。大約半小時後,這些負責人都到齊了。這些單位負責人坐在辛獻辦公室,氣氛顯得有些緊張和局促,大家憑直覺,辛獻這麼久在農村、農民中間駐點,肯定又有大動作了。

辛獻似乎看出了大家的感覺,便幹咳了三聲,作了一個簡單的開場白:“同誌們,今天讓大家來,就是要與大家商量事關民生的大事的。”

說到民生大事,開會的許多人開始來了精神,眼睛盯著辛獻。在他們看來,凡是辛獻親自部署的大事,都是直接與農民相關的、緊迫的事情。這會兒,辛獻又會部署什麼大事呢?

辛獻離開坐位,到書架上取下一份文件,那是一份中央關於鼓勵農民發展多種經營的文件。大家看了文件,交頭接耳地議論起來:“是不是要鼓勵農民發展多種經營啊?”

辛獻顯然聽見了議論,他拍了一下桌子,顯得有些生氣。辦公室裏立即安靜了起來。

“作為一縣的最高官員,我覺得有必要跟你們多說幾句,”辛獻說道,“鼓勵農民發展多種經營,我們縣從一兩年前,甚至更早的時候,便已經開始了。而剛才,我還聽見有人在議論是不是要鼓勵農民發展多種經營。看來,有些單位負責人確實是遠遠落後了,連群眾在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需要我們及時跟進哪些工作都不知道?!”

會場上的人開始低頭,生怕辛獻銳利的眼光掃到自己。

辛獻繼續說道:“現在的農村和農民,搞起了很多新鮮的花樣,連我這縣委高官都得向他們學習了。在短短的一兩年時間,農村已經逐步形成了蔬菜生產基地、肉雞肉豬和塘魚養殖基地、果樹種植基地等等許許多多的農產品生產基地。我們作為縣政府,如果不及時跟進農村的發展和農民解決溫飽的熱情,如果不能及時地發現和解決問題,我們就將愧對我們的父老鄉親。”

會場的人鴉雀無聲,誰也不敢出聲。倒不是害怕說錯話挨罵,而是他們壓根兒就不知道辛獻發現了什麼問題,當前要解決哪些問題。因為不知道,所以隻好假裝穩重,端坐著等待辛獻繼續安排事務。

辛獻也看出了會場的尷尬,為了緩和氣氛,他便講述了小山村農民從外省人到當地收購辣椒一事受到啟發,掀起冬種辣椒等蔬菜的熱潮,並逐漸形成生產基地。

講完後,辛獻笑著問大家,就這樣一件事,大家悟出什麼道理了沒有?

看見在座的人一直搖頭,辛獻耐心地說:“作為縣裏部門的負責人,就必須根據農民和農村的現狀,比他們想多一步,想遠一點。否則,我們豈不成了群眾的尾巴?如果是這樣,我們豈不成了誤國誤民的罪人?”

其中一個負責人興奮地脫口而出:“該不會是讓我們幫農民賣菜吧?”話音剛落,滿堂大笑起來。

辛獻也跟著大笑,然後又止住笑容,嚴肅地說:“對,我們就是要幫助農民賣菜,不但賣菜,還要幫忙賣肉,賣水果。”

開會的人開始麵麵相覷起來,有的人低聲說道,那麼我們都不用幹別的活了。

辛獻又哈哈大笑起來,說道:“虧你們還是比百姓更有文化的官員。我說的幫忙,不是要你們直接去幫忙,而是要通過製定相應的政策措施,讓農民順利地賣掉他們生產的大量農產品,從而達到溫飽和致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