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音負責的音像公司很快成立了,由於音像公司是趕著悄悄興起的港台風潮成立的,因此還來不及建設辦公地點便緊張地開始了運作,隻好將辦公地點臨時安排在服裝廠的其中一個樓層。
陳倩專程趕到經濟特區,為音像公司揭幕剪彩。
琴音雖然離開了服裝廠,但實際上還是與楊韻、楊豔姐妹同在一棟樓上班工作,隻是從事的業務和隸屬關係改變了而已。
也許是在省城飯館勾引陳來的事情敗露了,又或許是擔心琴音將這等醜事告訴妹妹楊豔的緣故,楊韻有事沒事總喜歡往琴音的辦公室跑。楊韻說得最多的,就是澄清自己,說什麼其實她一點兒都不喜歡陳來,其實她理想的愛情是嫁到國外之類的。
至於楊韻喜歡不喜歡陳來,經過一段日子的洗涮,其實琴音已經根本不在乎了。琴音感興趣的,就是楊韻說的嫁到外國去的言論。因為在琴音心裏,即使琴咪是否婚嫁還不可知,但姐姐琴咪已經出國卻是事實,這就是嫁到國外的人。
早在幾年前,琴音在省城打工的時候便見到許多外國人,還與陳來一起學習外語,以便和外國人打交道。而如今,楊韻說起嫁到外國,琴音才突然想起來,其實楊韻、楊豔一直都在學習外語,即使是在大學時期,姐妹倆都不曾停止過學習外語。
經濟特區的“外語熱”一點也不遜色於省城。當時,許多青年人成立了外語愛好者協會,聚集到一起學習中央廣播電台的“FollowMe”(跟我學),還互相傳閱《英語900句》、《新概念英語》等等外語工具書。楊韻、楊豔姐妹是這些學習者的積極分子。
楊豔常常動員琴音加入到外語愛好者協會。琴音一點兒也不覺得奇怪,從大學時期開始,琴音和胡娜、楊豔便是互相向對方介紹協會的,誰喜歡什麼,加入了什麼協會,總會動員另外兩人一起加入。這都已經成為慣例了,不足為怪。但由於音像公司剛剛起步,琴音忙於事務,並沒有太在意楊豔的話。
楊豔見琴音不為所動,卻有些急了,趕忙推介說,現在這些外語教學節目跟大學時期的學習可完全不同呀。現在的外語學習節目是以一種在日常生活中學習的方式,顛覆了我們以往的“語法英語”和“啞巴英語”,一開播便紅遍全國。
這年頭,與楊韻、楊豔一樣學習外語的人還真不少,究竟有多少青年人在收聽廣播外語節目、有多少青年人聚在圖書館收看外語節目,確實令人難以估計。就連剛剛建成的人民公園,還專門設立了“外語角”,聞名於青年男女,每到周末是人山人海。這個年代的經濟特區,就好像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外國語大學。連學外語用的收音機、錄音機都成了緊俏商品。
突然某一天,楊豔跑到琴音辦公室,用十分羨慕的語氣告訴琴音,“你知道嗎?聽說胡娜考上托福了。”
托福?其實琴音對這個詞彙早有耳聞,經濟特區也不知何時開始,早已經舉辦了托福考試,為非英語國家的學生申請到美國、加拿大等國留學而設置的、必須通過的一種英語水平測試。
“托福”是許多青年人整天掛在嘴上的一個詞彙。陳倩、楊韻姐妹也不例外。在幾個女人小聚的時候,陳倩告訴她們說,最早的托福在大陸還沒辦法考,必須到香港才能參加考試。
楊韻說:“大家都為了學外語,都為了準備考托福,為了出去。”
“啊?”陳倩故作驚訝起來,“你們學習外語難道不是為了開拓市場,難道隻是為了將來能夠離開我們公司,嫁到外國去嗎?”
“嫁出去?”琴音抿嘴而笑,“難道外國人就那麼好,值得你們如此辛苦,就為了這麼嫁出去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