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未來的希望在教育(1 / 2)

幾名小學生帶著陳倩、辛獻、琴音走上山路,往學校的山路走去。司機突然想起了什麼,快步追上他們,湊到辛獻耳邊低聲說著什麼。司機離開後,辛獻看了看手表,笑對陳倩說:“陳大老板呀,不如這樣吧,學校呢我們明天再去,今天給你安排的另一個項目需要你的參與。”

陳倩自然是個明白人,像辛獻這樣的高官的時間和行程安排,是不能隨便改變的。她笑了笑,打趣地說道:“哦,對了。我差點兒忘記了。”然後便好言相勸幾名小學生,小學生們高興地回家去了。

辛獻所說的另一個項目,其實是山區一個招待所的落成儀式。辛獻帶著陳倩、琴音來到一個新建成的招待所。這家新落成的招待所是縣裏最大的招待所,又是將來縣委主辦會議和慶典的指定接待部門,所以邀請了很多官員和當地工商界人士參加。招待所門口已經聚集了好幾百人,紅色的地毯,彩旗飄展,鑼鼓喧天。山區的人們以最高的規格慶賀一個招待所的落成,這在陳倩看來似乎是小題大做的事。

陳倩心裏暗暗地想,這麼一個招待所,在我們省城和經濟特區可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啊,可是在山區縣,卻是那麼地罕見和寶貴。陳倩想到了山區與沿海和平原地區在經濟發展上的差距,正當她就這麼胡思亂想著的時候,主持人通過擴音器介紹參加儀式的嘉賓,當介紹到陳倩的時候,人們聽說陳倩是香港投資老板,齊刷刷地都將目光轉向陳倩。

人群中也不知道誰說了那麼一句:“要是我們這裏也出現一個大老板那就好了。”辛獻、陳倩、琴音顯然都聽見了這句話,他們之間相互注視了一下,沒有說話,但卻讓人感受到一種相互之間的需要。陳倩感覺到,辛獻、琴音他們需要陳倩作為大老板,支持山區的建設;辛獻、琴音也感覺到,陳倩作為香港投資商,需要他們營造一種能夠做大事業的氛圍和具體的服務工作。

儀式的最後,依照慣例自然是辛獻作講話。辛獻站在人群的對麵,說道:“剛才我聽你們誰說到,要是我們這裏也產生一個大老板就好了。我不知道你們需要大老板幹什麼?”

辛獻的話,一石引起千層波,人群中立即熱烈地議論起來。一個老大爺說:“有個大老板,就可以帶領我們致富,致富後就可以搞好醫院和學校,生活就有奔頭了。”

辛獻不由自主地看了一眼陳倩,說道:“致富是我們大家的事,不能把致富寄托在一兩個大老板身上。大老板當然重要,能夠引領我們奔向致富之路,但真正的致富,卻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的。”

辛獻的本意是鼓勵大家都要積極致富,但他看了那麼一眼陳倩,陳倩也知道辛獻看了自己一眼,然後說出了那麼一些話。在陳倩看來,辛獻的話裏似乎有特指,那話裏的意思就是說“不能把致富寄托在香港投資老板陳倩身上”。更加令陳倩觸動的,是辛獻還補充了那麼一句:“陳大老板,您說是嗎?”

原本安排的辛獻的講話,變成了現場幾方的互動。

陳倩站了起來,向周圍的人鞠了一躬,說道:“鄉親們,剛才辛書記講得一點都沒有錯。致富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而不是將致富寄托在某一個人身上。但是,剛才這位老大爺說,致富後就可以搞好醫院和學校,生活就有奔頭了,這倒給我一個啟示。那就是,我們作為改革開放後暫時先賺了那麼點錢的人,應該最先擔負起振興醫院和學校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