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歌笑道:“天人感應是什麼境界?上天和人類真的能互相感應嗎?”
不論是修道者,還是道教信仰者,在日常修行或拜求神明的時候,都希望能夠實現人天之間的感應。天人感應,被認為是通神的最高境界。那麼,在道教中,天人感應究竟指的是什麼樣的境界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道教認為天道與人道之間是可以相通的,人天的世界是相應的。天有什麼,人也有什麼。天中有日月,人身有陰陽。天中有五行,人中有五髒。天和人同類相通,相互感應,天能幹預人事,人亦能感應上天。古代認為天子違背了天意,不仁不義,天就會出現災異進行譴責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會降下祥瑞以鼓勵。”
天歌笑道:“這樣是不是說,天上的神仙和人是心心相印的呢?”
仙鶴童子傲白笑道:“天地與人體相類,《雲笈七簽》引《真文經》之說:“人之生也,頭圓像天,足方法地,發為星辰,目為日月,眉為北鬥,耳為社稷,口為江河,齒為玉石,四肢為四時,五髒法五行。與天地合其體,與道德齊其生”。人體所有的部位,不僅與天地相對應,還和“四時”、“五行”相聯係。所以,治國就好像治身,都應當貫穿於“天道”。”
天歌說:“嗬嗬,那神仙與世人確實相通?”
突突魚笑道:“傻傲白,他不懂,其實就是有相通……”
噗噗魚道:“《神仙可學論》雲:“五髒六腑,百關四肢,皆神明所屬,各有主守”。人身中三部八景各有神明所主,所以,修持道教內煉可以與自然相通,從而與道合真。人的言行受到天界神明的監察
《太上感應篇》雲:“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又有三台北鬥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又有三屍神,每到庚申日,輒上詣天曹,言人罪過。月晦之日,灶神亦然。”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應當謹身慎行,堤防過失,勤修眾善,自然福報來臻。”
仙鶴童子傲白罵道:“你們懂什麼,就知道我不懂了!交感相應,指互相受對方影響而發生相應的變化;指自然現象可以顯示人世災祥。天人感應思想的文字記載見於《尚書·洪範》,從人身為一小宇宙的觀點出發,其學說認為:天和人同類相通,相互感應,天能幹預人事,人亦能感應上天。古代認為天子違背了天意,不仁不義,天就會出現災異進行譴責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會降下祥瑞以鼓勵。”
天歌說:“你們都不要吵了,我學東西,你們也吵……”
仙鶴童子傲白得意道:“天人感應是中國古代儒教神學術語。主要學派有孔子學說、墨子學說和董氏學說等。董氏學說繼承了《公羊傳》中的災異說和吸收了墨子的天罰理念,在其儒學體係的建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理論貢獻作用。天人感應思想在中國古代君主施政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天人感應”是指人與自然萬物同類相通,相互感應。人是自然中的一份子,本來於天地萬物為一體,相互溶入生息,隻因識神分別之故、漸脫離自然……正如《易經》上所講,如一個人心性潔靜,那麼就可以“寂然不動、感而遂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