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動搖心誌(1 / 2)

蘇代搖頭道:“大王,秦國等國前來勸說大王,那是因為恐懼,而臣來勸說大王,乃是出自本心,是真心為大王考慮,故而臣以為大王不會拒絕臣的好意。”

“好意?”熊槐一臉不信的看著蘇代。

仿佛是為了增加自己的信服力,蘇代用力的點了點頭,然後拱手向熊槐行了一禮道:“大王,為楚國計,臣竊以為大王伐越之事過矣,此舉不僅不會吞並越國壯大楚國,反而還會讓楚國遭到各國的圍攻。一旦楚國在北麵戰敗,那麼越國就群起反抗趁機複國,如此,楚國北麵戰敗與各國,南麵失去越國,這就是兩敗之道。

不僅如此,楚國一旦兵敗,就會陷入之前齊國那樣的孤立境地,天下各國也會因楚國的疲弱,而接連不斷的進攻楚國,就如同之前大王連年率軍進攻齊國,不斷的遭到各國的圍攻。”

說著,蘇代一臉沉重,極力渲染道:“而且比之齊國更加不利的是,楚國的疆域太大,與秦齊三晉全都接壤,各國全都可以攻打楚國。一旦發生各國分楚的情況,臣擔心,楚國的漢中上庸丹淅之地會被秦國所攻取,而方城鄧宛葉則會被韓國所得,陳蔡之地歸魏國所有,淮北之地則為齊國所吞。

如此,楚國則將從天下霸主,而淪為偏居南方的小國。如此代價,太過沉重,故,臣請三思。”

熊槐聽著蘇代的恐嚇之言,心中不為所動,笑了笑道:“蘇子所說的情況乃是寡人麵對各國作戰失利,可是,若是寡人將秦國擋在丹淅以西,將三晉擋在方城之外,拒齊於淮水之上。如此,各國雖有百萬雄兵,其孰能奈寡人何?”

蘇代聞言一笑,接著繼續恐嚇:“大王所說之地,皆是險要之地,臣相信隻要有足夠的兵力,定然能守住這些地方。隻是,大王真的有足夠的兵力嗎?”

說著,蘇代看著上方安坐的楚王,用指點江山的神態道:“淮南江東新下,非十萬大軍不足以震懾三地,若是越人群起反抗,則這三個地方,就需要二十萬大軍。淮水之長,長達千裏,這麼長的地方,需要雄兵三十萬才勉強足夠,而且隻要有一點被破,越國淮南就會反複。

而且陳蔡之地,再加上方城、丹淅、漢水、漢中、巫郡等地,直麵暴秦強魏以及韓國等三國,這些地方想要守住,所需要的兵力超五十萬。如此,楚國雖有百萬大軍,又能堅守到幾時。

一旦各國與楚國對持一年以上,臣擔心,以楚國之力,恐怕會不戰自潰。”

熊槐聞言自信的笑了笑,並沒有反駁,也沒有開口解釋。

蘇代見此,頓時知道楚王打算,就是要憑借這些地方與各國頑抗到底,然後在此期間拆散各國聯盟,隻要有一個國家主動退去,那麼聯盟就散了。

想了想,蘇代又道:“還有,之前大王所說之地,獨獨缺了楚淮北地,莫非大王不打算要淮北了?”

說著,蘇代搖了搖頭道:“以淮北千裏膏腴之地,換取惡劣的淮南以及人口稀少的江東,臣竊以為大王此舉極為不妥。

為大王計,為楚國計,大王何不暫時向各國妥協,收取吳地之半,然後與越國盟誓後撤軍。如此,既能教訓越國,又能對各國有所交代。而秦韓趙等國,見到大王退讓,也會因為國家距離越國太遠,而選擇休兵罷戰。

如此,大王既能獲取吳地一半,又能削弱越國,還能保持楚國的實力,豈不是一舉多得的沒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