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後,知北涯。
“刺史令,方才探子來報,喜君中君等七位封君離開郢都,往封地去了。”
陳軫聞言不由微微一愣。
這些封君在身犯通敵大罪的情況下,不僅沒有留在郢都解釋,反而在趁楚王沒有限製他們的人生自由之時,擅自離開郢都,返回封地。
他們這種行徑,比寫信給子蘭還要嚴重,簡直就是在公然反叛,簡直就是在自尋死路。
不過,陳軫想起楚王的吩咐,微微搖了搖頭,應道:“好,知道了,嚴密監視各地封君與大臣,我知道他們的一舉一動,無論他們在哪!”
“諾。”
接著,陳軫再次對手下的人吩咐道:“傳令,讓我們安插在喜君他們身邊的人,立即在他們的封地內召集人手,等候我的密令,做好最壞的打算。”
“諾。”
另一邊。
因為群臣通敵叛國的事情,在大朝議中被公之於眾,人多口雜之下,此事很快便傳播開來,在整個郢都都傳得沸沸揚揚。
一時間,郢都全城都在關注負責查辦此案的屈原三人。
下層百姓全都同仇敵愾,恨不得將那些叛國的人,全都抓起來,抄家滅族。
中層士大夫,則心有戚戚焉,唯恐被此事牽連。
上層更是憂心忡忡,擔心此事擴大,給楚國再次帶來動蕩,內憂可比外患嚴重的多。
不提郢都的楚人如何關注此事,其他人同樣也給予密切關注。
滯留郢都的公子稷,得到今日楚國大朝議中所發生的事情後,頓時愣住了。
上次大戰期間,秦韓聯軍大破楚軍後,楚國眾多封君縣尹紛紛寫信給公子子蘭,並且還給公子子蘭派出子弟的事情,秦國也知道的很清楚。
雖然楚王早就有言在先,私通子蘭的人等同叛國。但是,秦國並沒有將此事暴露給楚國,因為秦國上下很清楚,楚王並不是莽夫,不會在慘勝之下,再次對國中的群臣下手。從而引發楚國的內亂,進行自我削弱。
若是秦國真的這麼幹了,楚王隻會把這些事情當作秦國使出的離間計,不僅不會懲罰那些私通子蘭的人,而且還會加以安撫,以穩定人心。
而曝出此事的秦國,不僅會惡了楚國,而且還會將公子子蘭這張底牌白白浪費了。
所以,這次公子稷來楚國,除了交好楚國以外,還有一個任務便是交好楚國的那些封君縣尹,在適當的時機,給他們帶去來自秦國來自公子子蘭的友好問候。
尤其是那幾個跟隨子蘭一同前往秦營,然後又一同被樗裏疾帶去秦國的楚國貴族後裔。
本來,公子稷是打算在他姐姐,楚王的秦夫人產子之後,借著這個喜慶的日子,跟楚國的貴族聯絡感情。
但,現在···
“唉!”公子稷長歎著搖了搖頭。
屈原將這事在大朝議中公布出來,整個郢都全都一片嘩然,現在,秦國手中的一張王牌,就此作廢。
隻是,公子稷想不通的是,一向以過人才華聞名,一向以博聞強識聞名的屈原,為什麼會主動將這事給暴露出來?
難道他不知道此舉會造成楚國嚴重的動蕩嗎?
難道是報複群臣在楚王麵前進讒言,將他從郢都驅逐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