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早朝上,也不知怎得。
百官們驚訝的發現,向來勤政的陛下臉上帶著掩飾不住的倦意,這還是破荒的、頭一遭。
不過,再聯想到近來陛下為流民之事發愁,百官紛紛露出了然之色。
唯獨徐浦等人露出心照不宣的淡笑,昨夜剛退出偏殿,便聽到殿內傳來了太子的慘叫聲,按照他們對這位陛下的了解,陛下之所以如此疲倦,肯定是和此事有關。
實際上也正是如此!
昨夜弘治皇帝是真的怒了,按照以往的流程,象征性的抽一頓就得了,可太子卻死不悔改,沒辦法,他隻好加大力度,連使了好幾年的鞭子都抽斷了。
不過也不是沒有所獲,起碼現在宮內有一大批太監正在加緊趕製,按照一百根的規模去製作柳木軟鞭。
但到底是年紀大了,隻抽了太子大半夜,弘治皇帝就覺得身子有點扛不住。
這不!
早朝上他都昏昏欲睡,若不是心念著安置流民之事,早就睡過去了。
“眾位愛卿,如今幾日過去,可有安置直隸等地流民之策?”
弘治皇帝打了個哈欠,並不是他不相信杜慎,隻是事關重大,不能不重視。
太和殿下。
百官們各抒己見。
隻是能派上用場的卻沒有一個,大部分人的想法還是:將流民返送回鄉,省的對北方造成太大壓力。
這時候,有一名官員站了出來,他朗聲道:“啟稟陛下,臣有一計,可安流民生計。”
弘治皇帝聽到這話,打起了精神:“卿講。”
這名官員顯然是打過腹稿的,他語句清晰的道:“流民之患,無外乎無地,無糧,無以生計,故臣以為,陛下可下旨,廣購土地,熬斂穀糧,使流民有地耕,使流民有糧吃,待到明年糧食收獲,流民自然就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錢。”
此計一出,百官之中有讚同之人也跟著喝道:“此計確實不錯,請陛下采納。”
更有甚者道:“為安民之計也!”
弘治皇帝皺眉,瞬間理解了此人之意。
你流民不是沒地種麼?那朝廷就花錢買地給你們種,等到來年糧食收成了,你們就能生存下來,至於擔心收成之前會不會餓死?
這不叫事,朝廷出錢買糧食給你們吃!
弘治皇帝麵色平淡,看著這名官員,突然笑了笑道:“朕沒記錯的話,卿似乎是六年前中舉的進士出身?名為孫立民!先在戶部任職吧!”
孫利民寵辱不驚的道:“正是臣。”
弘治皇帝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心中卻非常憤怒。
他如何不知道對方是誰?
錦衣衛遍布大明境內,隻要他想,甚至連臣子們吃的是什麼,是鹹是淡都清清楚楚。
這孫利民名字裏雖然帶著利民二字,可獻出來的計策卻根本沒有一點利民之處。
買誰的地?
當然是直隸等地鄉紳的地!
買誰的糧?
自然也是鄉紳手中的糧!
因為隻有就地買糧,才能顧的過來,若是從其他等地調集,就算是走水路,耗費的財力也是數倍以上,根本得不償失!
弘治皇帝甚至不用想都知道,如果真的采納此人的辦法,那些鄉紳們就敢把土地糧食賣出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