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誌吐血之後,一連幾日都沒有出現在營帳。底下兵士議論紛紛,都少帥隻怕此次凶多吉少。
果然,過了幾日,承誌軍軍心浮動,開始有兵士逃亡。又過了幾日,承誌軍在前方軍隊的護衛下,開始收拾行裝,準備撤離。
劉省身對著這些情報半信半疑,多年的帶兵經曆讓這名老將有著狐狸般的嗅覺。
這時,剛好梅先生走了過來,他問道“梅先生,這劉承誌武功蓋世,照道理不該這麼快就不行了吧”
梅先生沒有話,斜睨了他一眼,臨走之時,飛出一枚飛鏢,擦過了劉省身身邊的戰馬。一炷香的功夫,那匹戰馬口吐白沫,倒在地上,劉省身若有所思。
此時的梅先生心裏很是矛盾,一方麵他知道劉承誌不可能這麼快死去,但另一方麵他希望劉承誌能夠死在自己手裏,而不是倒在劉省身的劍下。他猶豫了一會兒,還是走掉了。
一以後,承誌軍全麵開拔,往後撤去。劉省身對於承誌軍頗為忌憚,知道這是李隆勳爭奪下最大的絆腳石,所以一定要除之而後快。
劉省身放棄了綿州城,開始全力追擊承誌軍。此時的承誌軍一觸即潰,往綿州城南的落鳳城跑去。
不一會兒劉省身追到了落鳳城外的梧桐坡,此處野草雜生。
劉省身感覺不對,連忙部隊停下,卻聽得“砰”一聲響,坡兩旁出現了無數弓箭手,手中的箭都塗滿了火油。
劉省身暗叫不好,命令兵士後退,可是來不及了。
這些箭落在了兵士身上,也落到了旁邊的野草,由於當年夏空氣頗為幹燥,火仗風勢,有一半的士兵已經陷入了火海之中。
劉省身叫到“注意前隊變後隊,大家往回撤,撤不回來就是死”
劉省身的部隊都經過嚴格訓練,迅速地變換陣型,往綿州城退去。
可是回去的路已經被承誌軍堵死了,劉省身指揮部隊與承誌軍進行了全麵的對決,由於後方已無退路,劉省身頗有點破釜沉舟的氣概,當先衝鋒,帶領了部隊最終還是衝了回去。
而承誌軍跟著劉省身一路向北,還是回到了綿州城,並將劉省身的部隊壓縮在臥龍坡口一個狹的三角地帶。
由於受到火攻和全力後退的影響,此時劉省身的部隊已剩下不到十萬。
自此,劉省身再無力量與承誌軍相抗了。
劉承誌隻道劉省身已是強弩之末,故而連續幾發起總攻,卻總不見效,劉省身的部隊不但進攻犀利,防守更是以一當十。
劉承誌一時沒有辦法,便命人加緊重新修築綿州城,由於綿州城隻是壞了東麵的城牆,工程倒也簡易,半個月之後便修築完成。
那日,劉承誌坐在營帳正在煩悶,卻見劉瀟旗帶了一個樵夫打扮的人進來了。
劉承誌道“劉將軍,這位先生是”
劉瀟旗道“這位老鄉是我們此次得勝的法門”
劉承誌知道劉瀟旗此人向來沉穩,所言必然非虛,眼睛一亮,道“如此甚好,這位先生請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