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川道:“安陽方麵戰事吃緊,眾位不知有何對策?”
張書文道:“此時,我們隻有趁晉軍不注意,悄悄撤軍,相助諾頓將軍!”
柳川道:“張先生,前番我們屢次得勝,士氣正足,為何不能強攻?假如我們攻下金陵,是攻劉承誌之必救,安陽之危必解。”
張書文道:“今日探子來報,目下晉軍已由劉省身掌軍,此人詭計多端,切不可造次!”
柳川怒喝一聲,道:“近幾日都在傳先生要擁兵自重,我還不以為然,諾頓將軍陷此危局,我們能無動於衷嗎。假如先生真有此想法,先要問問我手中長劍!”
張書文歎了口氣,道:“柳將軍執意如此,我也無法,能否分兵二十萬,由我掌管,作為預備?”
柳川知道張書文在軍中勢力頗大,也不敢造次,自領精兵三十萬,打算強攻晉軍。
當日,柳川帶領三十萬兵馬,對劉省身營盤發動強攻。
大晉軍抵擋了大約一刻鍾時間,便堅持不住,向後方退去。
柳川大喜,心中暗暗怪張書文膽,便領兵直追。
劉省身帶領部隊,邊打邊退,漸漸不支。退到了紫金山上,柳川大喜,知道在山上對晉軍退軍更為不利,便緊追不放。
誰知山上樹林頗為茂密,劉省身部隊退入山中之後,便不見蹤跡。不一會兒,卻發現無數火箭向他們射來。原來劉省身在此處設下埋伏,利用秋季幹燥,用火箭進攻。
柳川大驚,派兵回撤,卻發現回路已經被阻斷。大火在山上燒了兩個時辰,三十萬哥舒軍無一人逃出,柳川不降,也被活活燒死。
此時張書文早已得到戰報,帶領二十萬殘部,往陽江省逃去。
此時的劉承誌所部在安陽城外修整。諾頓主力已然被殲,僅有二十萬人逃離。
劉承誌之前收到了上官雲況兩道回軍金牌,但是當時實在是不可能抽身,這幾他從探子得來的戰報,知道劉省身已經擊潰柳川所部,故而也放下心來。
這時卻聽得外麵又有信使來訪。劉承誌接洽後,打開來信,隻見上麵蓋著劉雲況的官印,信上寫著:“承誌賢弟如唔:得知賢弟用兵如神,擊潰諾頓主力,奪得安陽城池一座,兄甚喜!本願吾弟繼續一展長才,進取陽江全省。然則近日陽江呈泛濫之勢,兄手下兵士經武義一戰,已不足四十萬,望弟接信之後,能速回金陵,共商大事。兄:劉雲況。”
劉承誌見信,心中不由鬱悶,因為此時繼續進擊,無疑可以給哥舒軍一個毀滅性打擊,但又不可回絕,畢竟是殿下的命令。於是告訴信使,自己將於近日班師回金陵。
兩日後,劉承誌回師金陵。這次,劉雲況沒有出城迎接,劉承誌按照大晉的慣例,交了虎符,便到金陵城主府衙來見上官雲況。
上官雲況見到雲禮,還是很熱情,趕忙讓他坐下,然後吩咐下人上茶。
上官雲況道:“承誌賢弟,你此次擊潰哥舒軍主力,奪得安陽城,為進一步征伐陽江省打下了基礎,哥哥要記你的首功啊!”
劉承誌道:“殿下客氣了,雲禮此次行軍失誤,差點築成大錯,是來領罪的!”
上官雲況此時沒有話,站起身背對著劉承誌,臉色逐漸陰沉下來,幽幽地道:“不知賢弟認為自己犯了什麼錯?”
劉承誌見此大驚,忙也站起身來,屈身施禮道:“出師過急,沒有探明敵情,致使金陵城差點被攻陷!”
上官雲況又道:“還有嗎?”
劉承誌道:“接到金陵告急金牌,沒有及時回援,隻因當時與哥舒軍戰陣犬牙交錯,無法抽身,請殿下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