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聲瀟瀟,看江山景色渺,細雨繽紛浸夕照,願一生清風兩袖,偏偏心中多少樸塑恩怨未忘掉,我願平靜誰知曉,結伴明月任哭笑,但回望邊風雪在飄…摘自《紅葉舞秋山》
深秋雁門,霜風瀟瀟,黃沙飛漫,戰旗風中“啦啦啦”勁響,更顯戰場肅然蒼茫。
遼國大軍圍攻雁門關已有數月,血戰數十場,雙方傷忘慘重,終成堅持局麵。
眼見寒冬將至,南院大王耶律重元駐立帥營外,凝望風中堅守雁門關,濃眉緊鎖,神色沉重。正自沉思之間,隻見風沙中一騎飛馳而至,來人漢人裝束,眉重眼大,額寬眼凹,顴骨凸現,顯得精悍無比,隻見他在五尺開外,一手輕拍馬鞍,飄然下馬,來到耶律重元麵前跪下:“中樞院致密部揮下劍靈,奉四王子命令,協助王爺攻城。”耶律重元示意起身,:“雁門關彈丸之地,何勞四王子費心。”他素知四王子少年周遊四海,隨景宗皇帝南征北戰,向來尊崇漢人文化,文疇武略,城俯極深,是王位的主要對手,此次派人相助,定另有目的。劍靈答道:“四王子要人轉告王爺,進兵大宋,需得二本書。”
耶律重元感到好笑,但又掩不住好奇,反問道:“兩本什麼書?”劍靈回答道:“一本是《欽寶鑒》,另一本是《山河社稷圖》。”耶律重元哈哈大笑:“兩本什麼書?能勝過大遼的百萬鐵騎!”
劍靈手指雁門關對耶律重元:“王爺可知雁門守將是誰?”耶律重元“哼”了一聲:“為將不知敵情,如何打戰?雁門守將是張俊。”
劍靈搖了搖頭:“不是!”耶律重元臉現不悅:“哪是誰?”劍靈:“王爺所言不錯,守城主將是張俊,乃是大宋當朝宰相張邦昌的侄兒,此人草包一個,不足為患。但是就在王爺進兵中原之時,雁門關來了一位江湖人物,名叫黃鶴年,此人一來,不但向張俊出謀獻策,被張俊委於副將之職,還招來了一大批中原的武林人士協助守城,所以,雁門雖,不可窺。”
耶律重元有點好奇,自已攻雁門關半年,從未聽過此人:“此人是何來頭?”
劍靈反問道:“王爺可聽過大宋江湖中有個瀟湘別院?”
耶律重元搖了搖頭,劍靈接著:“如今守城副將黃鶴年,就是瀟湘散人的弟子!”
耶律重元問道:“是又如何?”劍靈繼續道:“二十年前,大宋朝庭出了個權臣叫張邦昌,就是雁門守將張俊的堂兄,此人工於權謀,排斥異已,致使大宋朝政日衰,有誌之士憂於國事,卻報國無門,紛紛轉入綠林。此時,中原出了一個武林奇才,複姓蕭湘,無人知其名,隻知道他自號瀟湘散人,此人來曆不祥,卻在山西廬山五老峰的一個穀地裏,開設蕭湘別院,網羅了一大批失意的武林奇人異士,用其所長,專攻各技能,設立了八個部,為武功部、兵器部、謀略部、攻心部、奇門部、梳密部、理財部、文理部,號稱八部眾。二十年來,瀟湘別院苦眾人之功,終成恒貫古今的《欽寶鑒》,黃鶴年就是瀟湘散的弟子,據可靠信報,《欽寶鑒》就在黃鶴年手裏。”
耶律重元“哈哈”大笑:“區區一些綠林莽漢,卻勞四王子如此費心。那本《山河社稷圖》又是什麼東西?”
劍靈見耶律重元神態,料知他心存輕敵之念,心中暗想:“四王子果然料事如神。”見耶律重元相問,便答道:“是一份軍事地圖。”
耶律重元對進兵大宋早已作充分準備,大宋軍事布防了然已胸,隨不再過問。
耶律重元知道劍靈是四王子的人,為免使四王子笑話,次日更下令強攻雁門,半月餘忽忽過去,使盡了所有辦法,雁門卻始終屹立不倒,心中更是煩亂,開始相信四王子之言,想請教劍靈,臉上未免放不下。
此日傍晚正愁無計之時,人報劍靈求見,隨召其相見,劍靈:“王爺,四王子有信給王爺。”
耶律重元接過撕開,裏邊聊聊數句話,寫道:“二王叔:大宋沒落,乃用人之過,非漢人無能,如今守城黃鶴年,深得瀟湘別院真傳,兵法謀略,樣樣俱精,乃我遼國進兵中原之大敵。眼下景宗皇帝年事已高,立位在即,王叔若再無寸功,景宗皇帝麵前恐難服眾,望叔以國事為重,盡釋前嫌,叔侄合力,以徒大業。據侄兒得報,眼下雁門關守將張俊對黃鶴年竊據兵權心懷不滿,積怨日深,叔父可趁機用反間計,除去黃鶴年,此人一死,則進兵中原無阻,侄兒願助王叔成此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