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少走或不走彎路就是捷徑(2 / 2)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把事情想得太於複雜,因不得要領、道路曲折艱難,而在那裏苦惱彷徨。其實,通道和捷徑有之,隻不過我們的目光總放在懷想奢望成功後的輝煌,被蒙蔽雙眼,而沒能清醒地找到通往目標的“橋”和“船”,走了太多的彎路,浪費了寶貴的光陰和精力。

目前,充斥市麵的各種成功學、管理學著作,大多站在成功者的角度談成功,有它的特殊性和借鑒性,但沒有普適意義。也就是說,成功一般意義上很難複製,適用於別人的東西,不一定於適用於你;人家玩爛了的“把戲”,你再跟著後麵亦步亦趨,是掏騰不出什麼新意和機遇出來的。

現在的一些傳授這技法那訣竅的書籍多如牛毛,技巧性有餘,但思想性不足。你看了之後,道理很懂,但如果套用到現實工作和生活中來,就有如東施效顰,讓人笑掉大牙,不一定行得通。為什麼?具體情況和環境發生了改變。你隻了解了“術”,可是卻沒有掌握職場生存的“道”。“術”隻能解決某個具體的問題,而“道”如果被你深得要義、融會貫通了,可破解類似的一類、一係列問題。我寫這個公眾號和《碰壁後才洞穿的二十年職場心悟》,就是試圖通過自己的拙文,來揭示一些我已經洞明的職場生存發展之“道”,希望能給人帶來啟迪和頓悟。就如上麵那入禪的老僧一樣。

職場有沒有捷徑呢?有,也沒有。要想在這個職場“馬拉鬆”運動中勝出,我覺得,就是要像上麵故事中那樣,盡量早點悟“道”,尋到那不容易被發現的“通往崖頂的羊腸小路”,少走或不走彎路,就算是相同的路,你也要爭取走得比別人快。

走崎嶇的路,是無奈之下的一種積澱。走捷徑,不走或少走彎路,算得上是一種巧技。這崎嶇的路走慣了,偶爾走一走捷徑,對於我們凡人,是很輕鬆的。但這捷徑走慣了,再讓我們去走崎嶇的路,就是一片怨聲載道了。

我深感,一個人的成就,與歲月無關,與學曆無關,與經曆有關,最根本決定於經曆之後做了什麼——有沒有去思考、去悟,有沒有即刻采取行動。如何少走彎路呢?對於新人來說,思維和意識直接決定了你的未來方向,敢於從底層幹起,學會提升站位思考問題、積累經驗;當你的能力不至於能夠改變環境時,那麼請你先學會適應環境,學會換位思考,嚐試一下在逆流中試煉自已,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並在合適的時機把它彰顯出來;麵對生活反饋的一切,學會及時總結得失,我們才會有個良好的心態,寵辱不驚,不斷完善,一步一步邁向成功。

盡管這世上,通常情況下,崎嶇之路多,捷徑少矣。但我們還是要變得聰明點,少走或不走一些毫無必要的彎路,就一定能打造職場一片新天地。

隻要找到了“道”,也就“有了光”,你周圍的世界自然就變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