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凱旋(1 / 2)

七月,大軍正式班師回朝。孟獲一路相送,直到瀘水北岸幾十裏才停下。告別之時,他送給了我一匹滇池駒。一開始,他是想把卷毛赤兔送給我的,我考慮到這馬陪他多年,感情已深,不忍奪人所愛。於是他派人遍尋南中八十一洞,好不容易搜到了這匹滇池駒,才兩歲多,正好還沒有認主。

寶馬誰不愛?這匹滇池駒雖然還沒完全長成,但已經頗為駿美雄壯,日後絕對不比孟獲的卷毛赤兔馬差。我欣然接受了,還特意賞賜了孟獲五百匹蜀錦,也讓他樂得合不攏嘴。

出征之時三萬多大軍,有將近四千人永遠埋葬在了南中。可是,因為招降了藤甲兵和高定的部眾,又征發一萬多無當飛軍,拖家帶口前往蜀中,這一路浩浩蕩蕩足有八九萬人,行軍比我們來時慢了不少,回到成都時已經八月份。

趙雲、陳震、楊洪、蔣琬、馬謖等人出城三十裏迎接大軍凱旋,諸葛喬也在群臣之中。他隸屬的王平部雖然參與了南征,但是考慮到南中的惡劣環境我沒有讓他去。趙雲、陳震每人端著一碗酒,我跟諸葛亮接過一飲而盡,君臣在大勝的喜悅裏共同回城。

進城之後,道路兩旁早有士兵維持著,保證暢行無阻。我沒有乘車,而是身著明光鎧,騎在滇池駒上。身側衛士手執金瓜斧鉞、黃羅傘蓋緊緊將我圍在中間,顯得威風凜凜。南中叛亂平定,不止國家消除了風險,躁動的民心也安定了下來。圍觀的百姓中不知道是誰開始喊了一聲,其他人受感染紛紛跟隨。到後來,我所過之處,山呼萬歲!

回到宮中,我心情大好,開始著手封賞群臣。這次南征,諸葛亮作為漢軍實際統帥,擊殺高定、收服孟獲、招降藤甲軍,而後又為南中定下國策,使百姓歸心,居功至偉,賞賜蜀錦一千匹,黃金五百斤(畢竟已經是丞相了,沒得升隻能給錢物)。李恢獨領中軍(漢軍南征的主力是西路軍),深入敵後,截斷孟獲軍退路,配合大部隊打下味縣,除諸葛亮外,他功勞最大,加封漢興亭侯。王平升任校尉,領五千無當飛軍。孟琰因為獻城之功又是蠻人(便於管理),也出任校尉,領五千無當飛軍。張嶷、霍弋都升任都尉,並分別擔任王平、孟琰的副將。其他將領,如關興、張苞、柳隱、廖化、張翼等人也各有封賞。隻不過對關興、張苞,跟諸葛亮一樣,我更多地是獎勵財物而非升職,因為他們年紀輕輕就已經獨領一軍,又是名將之後(軍二代),升遷太快對他們不見得是好事。張懌及軍醫隊因為救治傷員有功,每人賞了五十匹蜀錦。趙統、王猛二人雖然沒有立下功勞,但是他們在中軍負責保衛我的安全,沒有功勞就是最大的功勞,也各有賞賜。

參與南征的將士,每個人多領半年的俸祿。失去生活能力的傷兵,由朝廷每月發放錢糧供養。陣亡將士家屬,每個月也能從朝廷領導撫恤。除此之外,我還想在每個縣建忠烈書院,免費讓陣亡將士遺孤入學。平民子弟有機會讀書識字,在這個時代是大的榮耀,能夠激勵更多人為國征戰。隻不過,這一項實在是耗資巨大,沒辦法一蹴而就。而且,因為這一戰以及後續的獎賞和撫恤,積攢了兩年好不容易充實起來的國庫又快見底了,這個想法也隻能暫時擱置。

要不,人的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就在我為耗光的國庫發愁的時候,東吳的使者到了成都,這個人,還不是別人,正是諸葛亮的親哥哥諸葛瑾。

其實,我更喜歡打交道的還是張溫。張溫這個人謙厚正直,雖然有自己的主見,但話辦事的時候也很會為對方考慮,相處起來很舒服。可惜,他運氣不好,受到了暨豔案的連累,又遇上孫權這麼個心胸狹隘的君主,不光仕途到頭,自己還被牽連進去獲罪。

暨豔,字子休,吳郡人,是張溫的老鄉,為人耿直剛正,被張溫推薦給孫權,出任選曹尚書,負責官員選拔考核。暨豔為人狷直自負,不肯隨俗浮沉,喜為清議,品評人物,企圖改革東吳選用人才不分賢愚、徇私舞弊、清濁混淆的種種惡習,於是“彈射百僚,核選三署,率皆貶高就下,降損數等,其守故者,十未能一,其居位貪鄙、誌節汗卑者,皆以為軍吏,置營府以處之”。結果招致了許多人的反對,他們用各種手法在孫權麵前告狀,競相暨豔專用私情愛憎,不根據公理辦事(競言豔及選曹郎暨豔,專用私情,愛憎不由公理)。暨豔以及他的副手選曹郎徐彪被迫自殺。

張溫因為在成都時稱頌我們,被孫權得知後已經很是不滿,偏偏他回國後還不知收斂,上書孫權自己在蜀中的所見所聞,並將我們施行的一些良政推薦給他。

孫權是什麼人?他是三國君主裏實際在位時間最長的,也應該是氣量最的一個。當年因為關羽一句“虎女豈能嫁犬子”,他就給自己的兩個女兒起名大虎、虎。他手裏的江山,幾乎是他的兄長孫策一手打下來的,可是他稱帝後不隻沒有追封孫策為帝,甚至連吳王的封號都不舍得給,最後隻給了個長沙桓王的諡號。張昭身為托孤重臣,因為頂撞了孫權幾句,被孫權派人堆土把張府的門堵了來羞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