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戎弩的長箭不多,隻能用來攻擊井闌這樣威脅大的重點目標,對於數量更多的雲梯卻無能為力。
漢軍的手段層出不窮,讓曹真頗為頭疼,但曹魏中軍乃是久經戰場的下驍銳,又坐擁巨大兵力優勢,他們絕不會因為這點挫折而輕易退縮。步兵高舉盾牌,掩護著工兵背負土石徑直往護城河而來,雲梯緊隨其後推動跟進。魏軍雖然有盾牌相護,但並非不可攻擊,我軍最出色的弓弩手能把弩箭從盾牌的間隙中射入,殺傷後麵的魏軍。當他們開始填河時,不可避免的要脫離開來,我軍趁此時機箭如雨下,護城河附近變成了死亡禁區,屍體狼藉。不過,寬大的護城河終究在慢慢縮減,先是變成一條水溝,最後直接夷為平地。
墊平道路,清理完了路障和拒馬,雲梯和衝車推了上來,開始攻城。
魏軍前部敢死士拚命推著衝車撞擊城門,城門樓上的漢軍將早已準備好的巨大圓木推落砸下,一連砸壞數輛衝車,不少魏軍猝不及防之下被砸成肉醬。一排排雲梯貼近了城牆,飛槍雖然不夠,但我們拿雲梯也不是毫無辦法。在雲梯尚未搭上城頭時,我軍手持長長的叉竿將其推倒。即便已經勾在城牆上的,也可以用石塊將其砸毀或者潑火油焚燒。魏軍近百架雲梯被我們毀掉一半多,敵軍沿著剩餘的雲梯勉強爬上城頭,最後也在我軍弓弩和長槍的特殊照顧下铩羽而歸。
從始至終,我都佇立城頭,在迎風飄揚的黃龍大纛旗下寸步未退。魏軍射向我的所有羽箭都在我身前被白眊兵擋了下來,沒有一支能進入我三步以內。我站在這裏,什麼都不做,對於我的將士們而言也是一種巨大鼓舞,因為我們並肩作戰。
僅僅隻是這一,我們射出去的箭超過二十萬支!
蜀地弓弩之所以甲於下,是因為川中多產勁竹,所以我們的弓弩堅韌有強力。可是,威力驚人的同時這卻也是一個消耗量巨大的兵種,一旦箭矢用盡,它的作用還不如一把普通的環首刀。曆史上諸葛亮伐魏“每患糧草不濟,使己誌不申”,不單單是運糧困難,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箭支的補給。糧草這個問題還可以采取就糧於敵、屯田等方法解決(最後一次北伐就是這樣),可是箭支卻不行。我們的連弩、元戎弩等都是漢軍獨有,箭矢專門製造,魏軍的箭根本無法直接使用。所幸,這次我們最大限度的壓縮口糧,而把更多空間用於攜帶元戎弩和箭支,因為我知道陳倉這種地方肯定是有存糧的。入城之後,我們確實在糧倉裏發現了幾千石糧草,足夠我們堅持到諸葛亮到達。
黑之後,魏軍收攏好戰具和屍體無奈回營,我軍激戰一終於可以休息一陣,生火做飯。
雖然井闌用不上了,但從第二開始,魏軍依靠人多發動了全麵攻城。看得出來,他們又連夜新造了不少雲梯。陳倉城除了背靠渭水的南麵,每一麵都有萬人以上同時在發起進攻,讓我們壓力倍增。不過,隻需要守三麵城牆,我們還能應付過來,我甚至保留了一支五百人的預備隊,隨時準備支援最危急的地方。
由於少了護城河,我們一消耗了近三十萬支箭,已經大大超過了我的預期,我們此行不過總共帶了一百萬支箭。
第二之後,形勢對我們愈發不利,除了箭支要節省著用,魏軍的手段也越來越多。曹真不愧是魏國名將,井闌被我們擊破之後,他知道城內有元戎弩在再造也無用。於是,迅速轉變思路,針對陳倉城牆低矮的劣勢,派人在城外堆起了土山。土山一起,魏軍弓弩手就可以跟城內對射,雖然隻是一片區域,但是那塊城牆的魏軍攻城壓力大減,一之內數次登上城頭與我軍大戰。最後,我派王猛帶預備隊上去支援,才把他們趕了下去。麵對土山,元戎弩作用也不大,最合適的是投石車。我派人四處尋找,在陳倉的庫房裏搜到了兩架比較舊的,其中一架還不能用了。調整了幾次,最後終於發射石塊擊中頂部,土山被砸得頓時塌陷。可是,魏軍並不打算放棄,他們冒著被拋石重傷的危險一遍一遍重新修複,繼續與城內對射,前後搭進去近百條性命,最終硬是把我們城內的石塊消耗光了。
其實如果狠心從城內搜刮,還是能找到一些石塊的。不少百姓家中都有磨盤,拆了屋子也能得到墊基用的石料,可是我堅決不會那麼做。我這次是為了占領隴右而來,不是搶掠一番就走,必須得到民心才能在這片土地紮下根。自從進城以來,我嚴禁擾民,把先前砍樹製作滾木剩下的都分給了城中百姓當薪柴,並拿出一部分錢糧撫恤貧苦人家。城中百姓開始雖然對我們有些陌生,但並未抵觸,反而隨著時間推移慢慢熟稔起來。打到後麵,幾乎全軍都在守城,做飯人手不夠去請百姓幫忙他們也沒有拒絕。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的心在慢慢傾向我,所以這種情況下,我寧可戰敗也絕不會對不起他們。
建造完土山,曹真又開始讓人往城裏挖地道。挖地道是攻城的常用手段,在野戰中極少使用,所以張郃中招,我卻有所防備。預防措施主要就是在地下埋放水缸,上麵裹牛皮,派專人監聽。當敵人用鋤槁挖地道時,一定的距離內聽得很清楚。發現挖地道的敵軍之後,我讓人橫挖一條壕溝,洞口燃燒柴草放煙熏。魏軍無奈狼狽撤退,我軍清理、堵塞洞口時還拖出了幾具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