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隴上策(1 / 2)

滅火隊配備了我讓人專門設計的滅火器械,用大水囊裝滿水密封好,隻留一根中空的細管,擠壓之後可以噴到數丈高,專門用來撲滅人力難以企及的高處火焰。城內火勢看著雖然大,但其實主要是把屋頂的茅草木板之類點燃,底下並未燒著多少。滅火隊入城之後幾個時辰,在城內軍民的配合下,就把火焰撲滅了。

漢軍將士待人有禮,完全不像攻城時那般凶神惡煞。軍醫一個個慈眉善目,尤其是那位年輕的張醫官,聽還是皇帝的禦用軍醫,也親自上陣醫治傷患,讓百信十分感動。

至此,隴右五郡全部為我們所有。戰後,我派人清點這次城中大火造成的損失,每戶家中財物有失的都按兩倍賠償,家中有人燒傷軍醫救治之後,額外再給一匹蜀錦補償。

恩威並施,先是用一場匪夷所思的“火”威懾住了城內眾人,又用各種恩賜撫恤,隴西的民心,包括遊楚在內,就這樣被我們完全收服了。

至於這場“火”,其實是一種特殊的攻城手段,叫雀杏。

成書於宋代的《武經總要》詳細記錄了諸多前人軍旅之政及討伐之事,除兵法外,更是包含鎧甲、攻城器械、水戰戰船、火攻武器等多種技術。其中記載了這樣一種精妙的攻城法:

雀杏,磨杏子中空,以艾實之。捕取敵人城中及倉庫中雀數十百枚,以杏係雀足上,加火。薄暮,群飛入城壘中棲宿,其積聚廬舍,須臾火發。(《武經總要·卷十一》)

當我把這個主意告訴諸葛亮的時候,以智聖的謀略也不住感歎此計實在是馬行空。最後之所以由他出麵,是因為仙風道骨的諸葛亮起來才像那麼回事,更讓人信服。

不過,我對於遊楚也是欣賞的緊。此人不隻有治理地方的才幹,軍略竟然也這麼突出,能把諸葛亮阻擋如此之久,底下也沒幾個人能做到了。因為他忠誠能幹、愛民如子,我依然任命他為隴西太守,我也堅信,經過這些事以後他已經認定我是值得跟隨的明主。

隴西的形勢穩定後,我跟諸葛亮親自叫來遊楚詳談。

我笑著對他:“仲允,你這守城之法實在是過人,縱然是與霍仲邈(霍峻字)、王子均(王平字)相比也是各有千秋,擋得我們好苦。”

遊楚知道我是在跟他開玩笑,並不緊張,回道:“稟陛下、丞相,臣不敢居功,這守城之法雖然絕妙,卻並非是臣所創。乃是涼州徐景山(徐邈字)麾下將軍、太原人郝昭所授,他先前曾有書信寄來在此。”

完,把書信呈上。我簡單看了一眼就給了諸葛亮,諸葛亮看完讚道:“這郝昭果真是將才,此信我當派人抄印,傳閱眾將。有這等人物輔佐徐景山,隻怕我軍將來出兵涼州時阻力不。”

遊楚道:“丞相所言極是。徐景山博而守約,猛而能寬,可謂國之良臣。其在涼州執政數年,州界肅靖,西域暢通,胡漢歸心,甘為之所驅使。遊楚自認治理隴西也頗有政績,但與之相比,實不值一提。郝伯道威武雄壯,用兵有方,他鎮守河西十餘年,戰功赫赫,民夷畏服。有他二人在涼州,勝過數萬雄兵,絕非旦夕可下。”

我們當務之急是鞏固隴右的防守,以備曹魏隨時可能到來的猛烈反撲。至於出兵涼州,還不知道要等什麼時候呢,於是我對他們二人:“若是徐景山、郝伯道這樣的豪傑能為我所用,實在是漢室之幸。可惜如今我軍暫無餘力北上,相父跟仲允就先不必憂心此事了,車到山前必有路。”

遊楚:“他們二人乃曹氏之忠臣,陛下想要收為己用恐怕不太容易。”

我笑道:“世事無常,我們北伐目的是為了早日興複漢室,讓百姓過上安定日子,在造福民生這點上徐景山跟我們是一致的。隻要我們誠意足夠,不定有朝一日他也會來投呢。先不他了,當前有一件事需要仲允相助,先前伯約應該也過了。雍涼二州這近百年,狼煙不斷,我們漢人與羌胡之間廝殺不休,他們要的,無非是大漢國民待遇。而朕,正好可以給他們。所以,朕打算在隴西與羌胡各部會盟,希望從今以後休止幹戈。”

遊楚以為薑維先前隻是為了讓他投降的辭,此時聽我完,又見我這麼重視,斂容起身跪道:“若果真能成,則是千秋萬代之福,臣代雍涼各族百姓謝陛下恩!臣在羌胡各部族中略有些薄麵,必全力以赴協助陛下!”

之所以選在隴西,是因為這裏離涼州最近,徐邈一定能知道。徐邈肯定也不願意看到百姓流血犧牲,而如果我有能力讓雍涼各族和睦相處,不信他不會考慮站在我這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