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虎步軍(1 / 2)

陸遜等人帶領吳軍回師皖城,孫權聽陸遜上報戰果,又見繳獲的輜重物資堆積如山,牲畜多達萬計,高興地合不攏嘴。

戰後,孫權召集各位將領大擺酒宴慶功。

宴飲正酣,孫權對周魴:“子魚落發載義,成就孤的大事,你的功名,一定記入史冊。”

於是,他當眾加授周魴為裨將軍,賜爵關內侯,周魴急忙上前跪謝。

大家興致很高,酒過三巡,都喝得醉醺醺的了,孫權突然指著自己頭上的紫金冠對眾將笑道:“你們看,孤這冠上的珠子是不是太了啊?”

諸將都迷迷糊糊的:大王怎麼突然了這麼句莫名其妙的話?

隻有陸遜聽懂了,他心下一驚,酒都作冷汗出了。王冠的珠子太,那什麼樣的珠子才夠大也就呼之欲出了。隻是,又一細想,他倒也明白了孫權的處境。如今大吳如日方中,與魏蜀鼎足而立,兩國皆已稱帝,孫權吳王的頭銜還是曹丕在世時冊封的,無疑最為尷尬。現在,連不可一世的魏國都敗在自己手裏,那為什麼還要心甘情願地對曹魏稱臣呢?

打定主意,陸遜起身奏道:“大王龍虎之姿,英雄無敵,獨斷東南,上下歸心,屢克強敵。我大吳坐擁荊、交、揚三州,兵精糧足,士民殷富,此乃王霸之業。便是再大的明珠,大王也足以當得。”

陸遜是孫權手下第一名將,但這個人儒生心性,為人正直不阿,又是孫權最忌憚的大哥孫策的女婿(陸遜的從祖陸康曾為大漢廬江太守,後來袁術因為軍隊缺糧,向陸康索要米三萬斛。陸康認為袁術是叛逆,閉門不與之來往,而且整修戰備準備迎敵。袁術大怒,派遣孫策攻打陸康,將廬江城池層層包圍,陸康最後為守城而死。陸氏為江東頗具影響力的大族,孫策得江東後,孫氏為了緩和與陸氏的關係,將孫策長女嫁給了陸遜),所以對他一直是既用且防的。夷陵之戰,陸遜居功至偉,可以挽救了孫吳政權,可是戰後陸遜被閑置了數年。每次出兵都是孫權自己親征,隻不過孫權打仗的本事實在太差,可以每戰必敗,才不得不重新讓陸遜領兵。

孫權不怕別人,唯獨擔心陸遜反對。此時,陸遜竟然主動站出來支持自己,他心情大好,親自斟滿酒,讓侍從端給陸遜,道:“伯言勞苦功高,此次能大破曹休幸虧有你,孤不會忘的。來,孤敬你一杯。”

陸遜心下感動,接過侍從端過來的酒樽一飲而盡。

由於東吳在石亭大破魏軍,曹睿一時之間有些應接不暇。東西兩線先後遭遇大敗,讓他不知道該優先防備哪個,於是滯留洛陽的十幾萬大軍按兵不動,並未依照計劃西進。洛陽為下中心,十幾萬大軍在洛陽,東西兩線不論是哪一邊有突發情況,都可以迅速支援。

東吳雖然拖住了曹魏援軍的步伐,但我們的壓力絲毫不。曹真、張郃都是世之名將,得到了先期的兩萬援軍以後兵力達十萬之眾,加上涼州徐邈的人馬,依然使我們隴右總兵力的近兩倍。而且,經過隴右之戰,二人接下來肯定會心謹慎,再不會有機會給我們鑽了。趁著魏軍暫時無力顧及我們,必須全力擴軍備戰。

我們已經組建了八千騎兵,由於騎兵花費巨大,無論是戰馬還是兵源挑選都十分嚴格,短時間內無力擴充太多。街亭、陳倉兩戰我軍精兵消耗巨大,白眊兵、藤甲兵幾乎傷亡殆盡,王平部飛軍也是損失慘重,想要重建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隴右地近關中,是秦國故地,自古民風彪悍,漠視禮法。及至商鞅變法,百姓變得勇於公戰,怯於私鬥。由於常年與羌胡打仗,還時不時受到北方草原上匈奴、鮮卑的強掠,所以幾乎全民皆兵。隴右的男兒,成年之後,人人拉得開弓,騎得上馬,又兼能吃得苦,曆來是大漢精兵猛將的主要來源地之一。

我有心以八陣為根基,招募隴右的勇壯之士從軍,輔以最好的兵器鎧甲,打造一支全新的精銳部隊,一支可以傲視下、人人堪比白眊兵的絕世強軍。

一支新軍,將領至關重要,可以為這支部隊注入靈魂。而我的人選,是薑維。

曆史上對於薑維的評價,褒貶不一。諷刺他的人,認為他窮兵黷武,沒有治國才能,九伐中原打得民生凋敝,實際上是導致蜀漢滅亡的真正元凶;讚揚他的人,則認為他忠心報國,謀略出眾,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在對抗強大的曹魏,挽救蜀漢的危亡。

平心而論,薑維的確不是諸葛亮那樣的全才,在蜀漢後期獨掌兵權的情況下還能讓黃皓、陳袛這樣的奸臣把持朝政,以致最終亡國,他應該要負一部分責任。但即使是那些貶低他的人,也從來沒有對他的忠心有半點質疑,蜀漢滅亡後他那一句“臣欲使社稷危而複安,日月幽而複明”尤其讓人動容。

至於他的軍事才能,雖然受困於形勢最終未能取得北伐成功,但在時、地利、人和(兵力以及後方的堅定支持)都不如對手的情況下,還能勝多敗少,一路打到諸葛亮都未曾抵達過的狄道、河關,也無愧名將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