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人馬有異動,在這種時候他們的目標會是誰呢?去年軻比能剛與曹魏大戰,現在兩方應該不會輕易動兵,更何況曹魏也不會這麼容易放匈奴人回到草原上。東吳倒是剛打了曹魏一個措手不及,隻是江東距並州千裏之遙,又多水網稻田,不利於騎兵馳騁,想來目標也不是東吳。那麼,答案就顯而易見了!
這仗才剛開始打,曹魏兵力還十分充足,就把匈奴都派上了,這是要幹什麼?
我問道:“你們的探子還打聽到什麼了?”
鬱築鞬搖搖頭:“沒有了,我們的探子隻逃回來一個,而且當時身上已經中了好幾支箭,奄奄一息,隻來得及一句匈奴有異動就斷氣了。”
我對鬱築鞬:“色不早了,將軍先回去休息吧,公淵派人安排一下。至於你們大人的事,朕會考慮的。”
鬱築鞬走後,大營裏隻剩我、諸葛亮和廖立三人。
廖立向我告罪:“陛下,臣無能,竟然連匈奴兵馬異動這樣的消息都沒打探到,請陛下治罪。”
我揮了揮手:“此事不怪公淵,先前我們的精力主要集中在雍、涼、荊三州,誰能想到並州會跟我們扯上關係。更何況,鮮卑勢力在並州經營那麼久,最後所有探子都死了才僥幸得到這麼一句話,擺明了是曹魏保密極嚴。不過,這倒提醒朕了,接下來我們要加速對魏吳兩國腹地的滲透。”
突然挺好奇軻比能了什麼,我拿出他給我寫的那封信看了起來。
我不由笑道:“這柯比能倒是個人物,好大手筆!”
完,我把信給諸葛亮、廖立二人看。柯比能在信中,他想要統一草原,使鮮卑恢複到檀石槐時代的鼎盛,但鮮卑部落中很多投靠魏國。他每次出兵想征討這些部落,曹魏也必然會出兵攻打自己,因此屢屢受阻。如果我們願意跟他結盟,在他征討鮮卑其他部落時幫忙出兵牽製曹魏,他願意出戰馬一萬匹、牛羊兩萬頭作為給我們的酬勞。而且,將來我們進攻並州的時候他也會出兵響應。
不得不,信上的提議確實讓我很心動。可是,這話的人是柯比能,一個可以比肩檀石槐的草原雄主,這樣的人我能放心合作嗎?沒錯,曹魏這些年為了壓製鮮卑可謂不遺餘力,因為一個統一的鮮卑不符合漢人的利益。在這一點上曹魏很清醒,我也不糊塗。我們同魏吳之間不知道要打多少年,等漢人打完了,國力疲弱,屆時麵對統一、強大的鮮卑,恐怕最好的結果也就是像漢初一樣和親。鮮卑不同於羌人,羌人因為與漢人雜處多年,早就認定自己是漢民了,他們屢屢反叛隻是因為得不到公正的待遇,所以解決羌亂隻要用政治手段就可以。而鮮卑不同,他們像匈奴一樣有自己的信仰,有曾經輝煌的曆史,想解決鮮卑的問題,除了政治手段,還要你的弓箭必須足夠鋒利。
如果有朝一日統一了下,我對鮮卑肯定是堅決施行分化、拉攏、離間、打擊。總之,鮮卑越亂越好,決不能讓他們像以前的匈奴一樣威脅大漢帝國。
可是,就當前而言,我們麵對曹魏實力太過薄弱,東吳遠水解不了近渴,要是能得到鮮卑人的幫助,確實能輕鬆不少呢。
就在我腦子裏飛速思考這些事情的時候,諸葛亮、廖立也已經把信看完了,他們把信收好還給我。
我問道:“相父、公淵,關於柯比能所提的結盟一事,你們怎麼看?”
廖立不語,隻是看向諸葛亮,諸葛亮搖了搖頭:“不能結,卻也不能不結。”
諸葛亮:“想必陛下也清楚,當年檀石槐是何等人物。草原部落一旦統一強大,接下來必然要南下劫掠,這是無可改變的。臣雖然沒去過草原,卻也知道其地惡劣。一到冬日,漫大雪掩埋一切,馬無夜草,人無餘糧,無數的人口、牲畜都會凍餓而死。他們想要活下去,唯一的辦法就是南下進入富庶的漢地,搶奪漢人手裏的物資。殘酷的環境,造就了他們勇猛好鬥的性格,人人皆是戰士。先漢時,高祖率三十二萬大軍親征匈奴,在白登被圍七七夜,最後靠向冒頓單於的閼氏(冒頓妻)行賄後方得脫險,及至文、景、武帝,累積三世發展國力,耗盡國庫才將匈奴打敗,卻無法完全消滅。後漢靈帝時,派遣烏丸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匈奴中郎將臧旻三路分兵出塞,被檀石槐逐個擊敗,夏育等人慘敗,甚至連符節和輜重全都喪失,各自帶領騎兵數十人逃命奔回,幾乎全軍覆沒。軻比能雄才,步度根等人絕非其對手,若是我們與鮮卑結盟,隻怕曹魏未滅鮮卑已然統一,到時便是養虎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