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關興的病情一好過一,氣色慢慢變得紅潤起來,我才放下心來去處理別的事。
這些日子我先是辦張苞的葬禮,後來星彩、關興的病情又讓我一直脫不開身,連漢中的政務都沒有怎麼管過。幸虧,李嚴、呂乂二人都是才能過人、經驗豐富的老臣,交給他們倒也不用擔心。不過,我還是有必要過問一下的。
騰出空來,我專門派人把李嚴、呂乂請到了我這裏。
我上來有些歉然地:“朕回漢中已經有些日子了,竟然都沒有向正方、季陽詢問過漢中的政務軍情,你們不會責怪朕失職吧?”
他們二人誠惶誠恐,回道:“陛下何出此言?陛下自回到漢中,一直在忙著處理張將軍的喪事和關將軍的病情,關愛臣子,實乃明君所為。更何況,陛下在前線時日頗久,浴血奮戰,好不容易回到後方應該好好休息。如果連漢中的事務也需要陛下操心的話,便是臣等的失職了。”
我笑道:“你們怎麼會失職?漢中有你們在,朕是絕對放心的。隻不過,這幾年朕主要精力都放在如何保住隴右上,對漢中所知較少。隴右土地雖廣,但貧瘠多牧草,產糧不足以支撐大軍開銷,所以漢中依然是我軍的根基所在。二位卿家給朕講講漢中的狀況吧。”
呂乂拿出一本賬冊,呈給我,:“陛下,由於這幾年雍涼二州戰事頻仍,而漢中則是難得的安靜,所以很多百姓南下進入漢中。雖然後來又有一部分回去了,但當年曹操強遷漢中百姓到雍州定居,這些人中有很多就是那批人和他們的後代,他們回到故土不願再離開,就留了下來。加上陛下大力派發人手在漢中屯田,如今漢中的戶籍已達五萬戶,近二十萬人,一年可獲糧草超過一百萬斛,預計三年以後可以再增加五成。”
單單漢中一郡,不算成都和益州其他地方就可以為前線提供糧食一百萬斛!聽呂乂的意思,未來還會繼續增收。我知道呂乂的為人,沒有把握的話他不會亂。漢中地方千裏,土地肥沃,昔日張魯治理時人口高達四五十萬(張魯的功曹閻圃勸諫張魯時曾:“漢川之民,戶出十萬,財富土沃,四麵險固”),呂乂的話完全是有據可依的。隻是,當年曹操失地得人之後,漢中便不可避免地蕭條、衰落,變得荒無人煙。短短數年,已經恢複了幾分當年鼎盛時期的氣勢,可想而知呂乂在其中起到的作用。
我對呂乂:“季陽這幾年辛苦了,漢中如今的樣子實在是讓朕出乎意料。有你在漢中足兵足糧,我們的將士們才能在前線攻城略地。奪取隴右,你功勞不,朕不會忘記的。”
呂乂連稱不敢,我又對李嚴問道:“正方,如今我軍主力皆在隴右,你總督漢中軍事,兵力不足,可有遇到什麼困難嗎?”
李嚴回道:“陛下放心,文長在漢中鎮守多年,將漢中經營地固若金湯,各處險要皆設有關隘,縱然隻有萬人把守,也至少可堅持一月有餘,足以等到大軍回援。況且,現今漢中北有隴右、武都、陰平做屏障,東有西城為前哨,縱深更加寬廣,一旦有事,給我們可準備的時間也更加充足,不會有問題。”
他的倒是事實,漢中各處關口我也基本去查看過,確實是十分完備,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也不為過。當年魏延受命鎮守漢中時對剛剛進位漢中王的父親“若曹操舉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絕不是什麼狂妄之語,魏延打仗勇猛而有智略,是曹營眾將都不願麵對的敵手。尤其在趙雲、張郃先後故去之後,放眼下魏延應該稱得上第一名將。我一直認為,以魏延的本領,就算是身處名將如雲的前三國時代,他也必然能闖出一番名堂。隻是他比較年輕,沒有趕上那個波瀾壯闊的年代,早年又是個默默無聞的兵,直到遇上父親,才開始嶄露頭角。與他相似的,還有黃忠,一員下無雙的驍將,人至中年依然碌碌無為。直至遇到父親,龍虎風雲際會,最後在定軍山之戰大放異彩,陣斬曹魏名將夏侯淵,讓一代梟雄曹孟德也不得不暫避鋒芒,飲恨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