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曆1146年,春分之日,大晉王朝迎來了新的繼承人,司馬君。
國號為晉,年號為延和。
但是頗為有意思的是,後人多尊稱此時的司馬君為晉武帝,這與延和的意思截然相反。
在司馬君登基的同一天,除二皇子司馬光外,其它三位皇子同時反叛,不承認司馬君的皇位。
此時的三位皇子已經繼承王位足有百日,當地的兵權和政權等,已經基本掌握在自己的手裏。
麾下的士兵亦是不在少數,僅三位王爺的麾下,便不少於百萬大軍。
此外,除南宮世家外,大晉王朝的其它三大世家皆揭竿而起,配合三位王爺一同反叛。
三大世家根基深厚,幾百年的積累更是遠勝當朝的三大王爺,麾下的謀臣武將數不勝數。
僅粗略估算,三大世家的兵力就多達一百五十萬,比起三位王爺的還要多,要知道,三大世家可是沒有封地的,這些都是他們暗中的積蓄。
狼子野心,昭然已揭。
除此之外,一同進行反叛的,還有坐鎮潼山關的司馬星然,位居血魔山的血獄魔宗和黑木崖的血衣閣,共計九方勢力。
這裏麵,每一個拉出來都是坐鎮一方的大勢力,在整個大晉王朝亦不是默默無名之輩。
而且,幾乎每一家勢力都有真君坐鎮,形勢之嚴峻,大晉立國以來,從未有過。
一時之間,整個王朝人人自危,平民百姓都緊鎖家門,閉門不出,大道之上,更是不見行人,蕭條無比。
好在幾路諸王都明白,百姓是大晉的根本,他們也不想在打敗了司馬君後留給他們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大晉。
所以對於大軍,紀律極為嚴格,不得隨意傷害百姓,他們的目標,是千裏之外的司馬君。
所以,隻要百姓躲在家裏的,幾乎都沒有受到戰亂波折,沒有飽受戰爭的痛苦。
這場戰爭來的突然,結束的也突然,像這麼一場浩大的反叛,其他人以為,怎麼也會持續個好幾年。
但是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這場戰爭會結束的這麼快,以至於讓所有人都仿佛置身夢中,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次日,坐鎮三州之地的三位王爺一聲發布聲明稱,九方勢力將結成伐君聯盟,共同討伐司馬君。
聯盟大軍共計五百萬人,真君修士六名,由司馬星然擔任盟主,聯盟分成六路,準備於望京集合,最後一起進攻。
第一路,以司馬星然為首,主要戰力為司馬星然的二十萬龍騎禁軍,後又收攏了涼州的三十萬城防士兵,共計五十萬人,從西涼出兵。
第二路,以兗州王司馬昭和西門世家為首,彙合了整個兗州的兵力和世家們,兵力共計八十萬,從兗州出兵。
第三路,以揚州王司馬炎為首,彙合了揚州的五十萬城防士兵,其麾下更是有著大晉三大戰魂軍團之一的鐵血軍團,從揚州出兵。
第四路,以幽州王司馬樟為首,但是其背後進行掌控的,是北冥世家,兵力共計七十萬,從幽州出發。
第五路,以東方世家和血獄魔宗為首,有士兵四十萬人,化嬰真君二人,從北方幽州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