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家九流組成的聖門,各個派別,行為還都端端正正,不像後來由於長期得不到話語權,行為也逐漸變得越來越偏激,直至徹底淪入魔道,由聖門變成魔門。
隻聽王允對呂布道:“如果子的祖先在有靈,能賜福社稷,保佑我們的大漢平安無事,那我就心滿意足了。如果這一願不能實現,我願意獻出自己的生命,以死來報效朝廷。皇上年紀幼,少不更事,隻能靠我們來輔助他。國家遭受如此災難,如果我王允拋棄皇上,隻顧自己逃命,我實在是於心不忍。況且,我身為大漢朝廷的司徒,不僅不能使國家平安無事,反而導致逆賊的反叛,都是我的過錯!請你出城以後,多多鼓勵關東豪傑,要常常念及皇上!”完,便扶著漢獻帝逃到宣平城樓。
聖女貂蟬看著司徒王允扶著漢獻帝蹣跚而行的背影緊咬著嘴唇,淚水如同斷線的珍珠一滴滴滾落下來。最後呂布、高順等並州兵馬護著家出了長安城。
李傕、郭汜、張濟、樊稠縱兵大掠。太常卿種拂、太仆魯馗、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皆死於此次劫難。
李傕、郭汜二人追到宣平門城樓下,見到漢獻帝的儀仗,叩頭便拜。漢獻帝倚著城樓的欄杆,壯起膽子詢問道:“你們目無王法,作亂京城,到底打算作什麼?”
李傕拱手回答道:“董太師對陛下忠心耿耿,卻無緣無故遭人殺害,我們隻想替太師討回公道,不敢造反。等到捉拿處決凶手後,我們願意接受審牛”
司徒王允站在漢獻帝的身旁,聞知此言,朝漢獻帝深施一禮道:“臣本為社稷計殺了董卓,但如今事已至此,陛下不可再顧惜於微臣,以誤國家。臣請陛下恩準我下去見此二賊。”
漢獻帝徘徊不忍。司徒王允二話不,向漢獻帝行了最後的君臣大禮,便隨士兵走下了城樓。大呼一聲道:“我王允在此!”
李傕、郭汜二人拔劍在手盯著司徒王允道:“董太師何罪之有,你要殺他?”
司徒王允朝上一拱手道:“董賊之罪,彌亙地,一會兒半會兒和你們不完!不過董賊受誅當。長安的士兵、居民,都彈冠而慶,難道你們沒有聽嗎?”
李傕、郭汜又道:“太師有罪;我們有什麼罪,你不肯赦免我們?”
王允破口大罵道:“爾逆賊何必多言!我王允今日唯死而已!”
李傕、郭汜二人手起劍落,把司徒王允斬殺於城門樓下。
史官有詩讚道:
王允運機籌,奸臣董卓休。
心懷家國恨,眉鎖廟堂憂。
英氣連霄漢,忠誠貫鬥牛。
至今魂與魄,猶繞鳳凰樓。
李傕、郭汜二人殺了司徒王允,又差人將王允宗族老幼盡皆拿下。王允時年五十六歲,他的長子侍中王蓋、次子王景、王定及宗族十餘人都被殺害,隻有兄子王晨、王陵得以逃歸鄉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