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邱靖的話,龐小玲更生氣了,鄙夷地問:“你接你老婆的電話關我什麼事?我用得著生氣嗎?”
邱靖尷尬地笑了笑,道歉了:“對不起,我冤枉你了。”
龐小玲冷笑了一聲,不屑地說:“你也沒有冤枉我,我當然是生氣了,我生氣的原因是你接個電話鬼鬼祟祟的,跑到屋外去接,你用得著這麼做麼?我再無聊,也不會無聊到聽你們夫妻說情話。”
邱靖慚愧不已,他沒有想到龐小玲是這樣的小心眼。他也覺得自己確實做得不妥,但不知道怎麼解釋,就隻好呆立在原地,很鬱悶,“做飯吧。”
最後,他隻好采用轉移話題的做法,而當務之急確實是該做飯了,他的肚子餓得呱呱叫了。
龐小玲生氣地走到床邊坐下了,說:“你做啊,你比我會做飯。我累了,想休息了。”
龐小玲自從那次照著書炒菜失敗後,一直沒有做過飯,邱靖當然知道她不會做飯,他也隻能炒點家常菜,於是買的熟食多,隻需要簡單加工,邱靖的意思是叫龐小玲幫他的忙,但看她坐在床邊,拿了一本學生的作業在漫無目的地看,隻好自己慢慢弄。他先把肉與黃瓜洗幹淨,都切成片,準備炒黃瓜肉片,再把豆腐用水煮一下,準備做紅燒豆腐,再把買的熟食切好放在碗裏。
龐小玲的臉一直陰沉著,看也不看邱靖一眼。邱靖也故意不看她,顯得很疲憊地長長地歎了一口氣。
其實,龐小玲的眼睛雖然盯在作業本上,實際上一個字也沒有看進去,她眼睛的餘光將邱靖的一舉一動全看在了眼裏。看著他在忙碌,龐小玲不好意思繼續坐著,就站起來,幫忙洗西紅柿,為燒湯做準備。
邱靖笑了笑,很溫柔地問:“你不生氣了?”
龐小玲噘著嘴,委屈地說:“你今後接你老婆的電話不用躲著我,你躲著我,我心裏不舒服。”
“好,我今後一定不躲著你了。”
終於雲開霧散,龐小玲心裏舒服了,鬱悶煙消雲散了。
這頓晚餐雖然不豐盛,但兩人吃得很開心。
吃完後,龐小玲主動洗碗,邱靖坐著休息,感歎家裏有個女人,這樣的日子好啊。
想到女人,他想起了剛才騙老婆了,他很難過,很想念老婆了。
邱靖不是個頭腦複雜的人,他不習慣把任何事情複雜化,他的要求很簡單,隻要弟弟大學畢業了,他就為自己活了,讓老婆來廣東找工作或者他回到家鄉佳琪常常地生活,他沒有奢望過要轟轟烈烈幹一番大事情。廣東的情況他清楚,像他這樣的大學生很多,他沒有大的本事,不可能幹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永遠也發不了財的。當初出來找工作時不想教書,但始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可以說當時是走投無路了,不得已隻有教書了。他清楚他這輩子隻有這樣認認真真的教書,這樣就意味著他的一生都是佳琪淡淡的。
對生活沒有高要求的邱靖,經常憧憬的是家裏的經濟難關渡過了,周末一家三口去逛逛街,買買東西,還可以去爬爬山,欣賞欣賞風景。
讓邱靖高興的是這種幸福的生活快要擁有了,弟弟的大學即將畢業了。他知道老婆早就想要孩子了,他虧欠老婆太多,今後一定要開開心心過一輩子,彌補對老婆的虧欠。
雖然從小家裏就窮,但邱靖從內心深處對錢不是很看重,並不是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的原因,他不想在物質中沉淪,他看重的是精神享受,覺得有點錢能過日子就行了,從不奢望大富大貴,平淡是真,要不是家裏經濟實在太拮據,他根本不會出來打工的。就是對愛情,他也是這觀點,他不認為衝動的愛情是神聖的,認為任何以衝動開始的愛情會在日常的生活中慢慢地變得平淡起來,任何形式的愛情都是養家糊口,他當初願意出來打工,就是想通過努力,讓弟弟有錢讀大學,讓父親有錢住醫院,讓老婆過上好日子,這就是他的奮鬥目標。然而現實的殘酷粉碎了他的美夢,他知道自己錯了,他確實也努力了,但家裏的經濟狀況依舊拮據,雖然出來教書比在家鄉教書的收入要高些,但對於他那困難的家庭來說,多的這點收入也隻是杯水車薪。
幸好老婆懂道理,對他沒有過多的抱怨,在家鄉辛苦工作的同時還照顧他經常生病住醫院的父親。
想起老婆的種種好處,邱靖覺得對不起老婆,很內疚了。他當初要讓老婆幸福的誓言落空了。老婆嫁給他很委屈的,大學畢業的她應該嫁個家庭條件好的,像他家這麼窮困的家庭的也許娶個打工妹作老婆才合適。
愛情沒有高低貴賤,在愛情麵前人人平等,這些話在現實生活中是行不通的。
想到娶個打工妹的時候,邱靖心有不甘,雖然他沒有嫌貧愛富的思想,沒有門第觀念,但他當年努力讀書就是為了跳出農門,除了他想有個好前途,很大程度上是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再過他小時候的窮困生活,如果娶個老婆是農村戶口,孩子又回到農村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