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率領八萬魏軍鐵騎兵進攻波斯人,沙普爾二世接連派人像慕容恪求援,但後者似乎不以為意,並未回應。
慕容恪身邊的封不疑坐不住了,起身道:“大司馬,為何不出兵去救援波斯人呢?若魏軍擊敗波斯人,其下一個目標必是我軍,屆時魏軍士氣高漲,隻怕不好對付啊。”
“封不疑,你應該知道伊闕之戰吧?”
“略有耳聞。”
“眼下之戰,與戰國時的伊闕之戰何其之相似?隻不過,他冉閔不是白起,我慕容恪也不是暴鳶!”
伊闕之戰,是秦國為打開東進中原通道,由大將白起率秦軍在伊闕各個殲滅韓國、魏國、東周聯軍的作戰。
戰爭中,秦將白起針對韓、魏兩軍互相觀望,不願當先出擊的弱點,以少量兵力鉗製聯軍的主力韓軍,以主力猛攻較弱的魏軍。
魏軍無備,倉促應戰,迅即慘敗。韓軍震懾,且翼側暴露,遭秦軍夾擊,潰敗而逃。
白起乘勝揮師追擊,全殲韓魏聯軍24萬人,攻占伊闕,奪取魏城數座及韓國安邑以東大部分地區。魏、韓兩國割地求和。
封不疑歎氣道:“大司馬,末將知道你想要借魏軍的手,去削弱波斯饒力量,想坐收漁翁之利。但波斯人一旦戰敗,我燕軍又如何能以一己之力擊敗魏軍?別忘了,咱們雖然有二十萬的兵馬,但是部分都是被咱們征服的國家的軍隊,戰鬥力實在不是太強,至少遠不如魏軍啊。”
聞言,慕容恪幽幽地道:“魏軍糧秣無多,所以冉閔才會想要迫切尋求決戰的機會,欲一戰成功。但正因如此,我們才不能讓他得逞。打不過魏軍,咱們也要耗死他!”
在魏軍與波斯軍激戰的地方,沙普爾二世等不到鮮卑饒援軍,眼看著魏軍的鐵騎兵已經衝垮了自己的陣形,左右衝殺,剛剛收攏起來的兵馬轉瞬間又被擊潰了。
沙普爾二世終於忍不住了,下令全軍撤退。
波斯人這麼一退,就是全線崩潰!
這些黃發灰眼的波斯人頓時撒開腳丫子四散而逃,背後就是騎著戰馬的魏騎。兩條腿的人如何跑得過四條腿的戰馬?
魏軍一路追殺二十裏,屠戮十餘萬波斯將士,沙普爾二世隻帶著數百騎兵狼狽逃往南方。
第二,魏軍又進攻鮮卑饒戰營,但是慕容恪似乎早就做好防禦戰的準備,建造了堅固的營壘,在沒有較強的攻城器械的情況下,魏軍根本奈何不了鮮卑人。
慕容恪似乎就想要把魏軍耗死在這裏,冉閔也意識到這一點,於是就打起了退堂鼓,想要撤退。但慕容恪哪裏能讓他如願以償?
慕容恪抓住了有利的戰機,趁著魏軍後撤之際,果斷率領五萬輕騎兵襲殺過去,擋住了魏軍的去路。隨著鮮卑騎兵的不斷侵襲,魏軍不勝其擾,損失慘重。
冉閔無奈之下隻能留下部分兵力斷後,自己則是率領主力大軍繼續撤退。但慕容恪選擇窮追猛打,一路追擊過來,於是魏軍與鮮卑軍就展開了大戰,在木鹿城附近的荒野上對陣。
看著對麵軍勢嚴整的鮮卑軍,冉閔的神色頗為凝重。
這些年來,在慕容恪的帶領下,鮮卑人已經在歐洲建立了霸權,甚至於力壓羅馬帝國,征服了許多歐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