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自己的王府,已經心力交瘁的冉操本想好好睡一覺,但是下人彙報說,司馬詡已經在書房裏等著他了。
冉操隨後就在書房內會見司馬詡。
喝了一碗茶水,冉操這才長籲一聲,說道:“先生,真是太感謝你了。這一回若是沒有你的指點迷津,孤已經死在宮裏,已經死在了父皇的手下了!”
“大王,你要感謝的人不是我,而是陛下。”
“這是為何?”
“陛下若是真心想要下殺手的話,大王早就死了,我現在也見不到大王的麵了。”
“你早就知道父皇不會殺死孤?”冉操頗為匪夷所思地道。
司馬詡淡淡的道:“這是自然。陛下為何要殺死大王?陛下愛子心切,太子是陛下的兒子,大王你也是陛下的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死任何一個陛下都舍不得。就算陛下知道太子之死與大王你有幹係,恐怕隻是將你貶為庶人,終生圈禁在王府而已。即便陛下想處死你,皇後娘娘會答應嗎?”
聞言,冉操想了想,似乎真的是這麼一回事。
冉操與冉明一樣,都是冉閔與董巧巧生的兒子,天潢貴胄,皇帝嫡子!
董巧巧心善,剛死了一個兒子,自然不想另一個兒子也死去的,而以冉閔對董巧巧的寵愛,絕不可能不顧及董巧巧的感受,擅自處死冉操的。
不過司馬詡能算計到這一點,讓冉操有些不寒而栗,同時心裏對於這個大智若妖的“前朝餘孽”提防起來。
“先生,下一步孤應該怎麼做?”
“等。”
“等?”
“不錯。”司馬詡點了點頭道:“太子已死,已經成年的皇子們又都到各地去立國稱王,所以這段時間,群臣必定請求冉閔另立儲君。而這個儲君的熱門人選,除了大王之外,就是秦王冉智,越王冉戰和代王冉驍!正所謂立嫡立長,無嫡長子就立嫡子,無嫡子當立長子!”
“大王與越王、代王都為皇後所出,在朝野上下,乃至於封國之內有賢名,至於秦王冉智也備受朝中文武的推崇,所以下一位太子的人選,必定是這四個皇子當中的一個。”
聽到這話,冉操倍感困惑地道:“那孤就真的什麼都不做嗎?”
“對,什麼都不要做。這種時候,哪個皇子蹦躂得最厲害,就會被大勢所趨,推到風尖浪口上,就越不可能成為儲君!”
“孤明白了。”
……
翌日,冉閔就將王贇的九族全部誅殺,讓這場大案畫上了句號。冉閔追贈太子冉明的諡號是“悼襄太子”,陪葬於景陵,同時將一幹不力的東宮侍衛三百二十八人全部處死,給冉明殉葬。
對於立儲之事,冉閔表示漠不關心,力排眾議,沒有再立一個太子。
而在開皇二十八年的冬季,尚書令崔皓染病,不幸逝世,享年七十二歲。冉閔追封其為“廣平郡王”,追贈諡號“文忠”,其子崔弘承襲其爵位,改封高陽郡公。
崔皓死後沒多久,王猛就辭官歸隱了。
繼承他們的尚書令、侍中的職務的,是徐渭與趙笙。
本來秦牧以年邁體弱為由,多次向冉閔上書,請求辭官歸隱的,但冉閔都沒有批準。最後實在拗不過,秦牧“假死”,冉閔不得已也追封其為“彭城郡王”,追贈諡號“襄”,其子秦問承襲其爵位,為彭城郡公。
前兩年,李農、王平就已經逝世了。
隨著這麼一大批文臣武將的逝世,冉閔的心中感到很悲傷,有感於其功績,於是修建淩煙閣,讓朝野上下評判出二十四個文武大臣,作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
崔皓、李農、衛崢、董匡、王平、秦牧、王猛、冉恪、衛遼、呂乾、蘇林等人都在其列,整整二十四個人,有的已經逝世,有的還活著,但已經垂垂老矣。
十年之後。
公元386年,即開皇三十九年的開春,冉閔開始了自己的最後一次西征。
鮮卑帝國不滅,把慕容垂這個心腹大患留給後世子孫,冉閔實在是放心不下!
這一回魏軍西征的第一個目標是斯拉夫人。
不過現在的斯拉夫人實在是太過差勁了,斯拉夫人仍處於原始公社製階段,但已出現比較鞏固的軍事組織,部落會議在原始民主生活中起著重大作用。
這時,農業已成為主要生產活動,同時從事畜牧業、漁業和養蜂業。
各種手工業,如冶金、紡織、皮革、木工、製陶等也有發展。此時的住房比較簡陋,一般是半地窖式的土屋,近似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