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高舉起地圖,指著最後一行字問,“這是什麼意思?”

“拿到神燈,便可展示光之文字。”

“什麼是光之文字?”山下興奮不已地問道。

“光之文字也是符文,但是你沒辦法輕易看到它們,”坡:“你直視它們反而什麼也看不到。隻有當某種特定光源照耀這個地圖的時候,它們才會出現。”

“上麵還寫些什麼?”山下大聲地。

坡念道:“左十一十二中,後一百五十步,見入口,洞二,井0,歲月如沙,瑰寶似燈,勇士之歎見寶藏之光。”

“其他都還好理解。”山下,“左十一十二中,是什麼意思?”

“我查過了,做標記的地方現在叫蠻荒海灘,那裏有許多石像,應該是順序。”坡道。

“如果是三百多年前的地圖,現在的地貌與名稱都會有許多變化吧,到了那裏可能還有費點腦子。”

“到時候我們自然就知道了,”坡自信滿滿的。

我們偷偷溜了出展覽廳,坡建議我們從南邊走,一方麵可以避開旅遊的人群,另外他想讓我們遠遠的看一看神秘山丘,據他,地獄的入口就在這裏。

聖米歇爾山在我們麵前展現了它綿長而低矮的線條。離山脈稍遠一點的地方,一個山包突向沙漠,看起來就像一個沙丘。這就是“塚丘”。

“怎麼知道這就是地獄的入口呢?”山下問坡。

“旅遊指南上的。”

“這個名字有什麼特別意思嗎?”

時值四月中旬,我們仨在陣陣的海風中,走在間路上。

坡試著四處移動視線,欲借由佯裝自己是來遊山玩水以提振興致,但再怎麼努力都是枉然。他就是騙不了自己,隻覺得有股寒氣隨風而來。

坡皺了個眉頭,猶豫不決該如何應對,思索了半晌。

我忽然接上話:“塚丘就是埋葬死人的地方吧?”

不知何故,我隻要一走進神社佛寺,就滿心雀躍不已。通常踏人這種清靜的場所,理應感覺內心平靜,但我這個人可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兒。

這種地方總是教我興奮莫名。

線香的香味、護摩的煙霞、墓碑上的青苔味、鍾聲與鈴聲、祝詞、誦經。

殘缺的墓誌銘、蓮花座上的精工細雕。

朱紅的鳥居,漆黑的神像。

這一切都能觸動我的心弦。

左側不遠處一座宛如山般隆起的土堆,土堆上矗立著一塊石頭,石頭左右長著幾株茂盛的樹。

這就是導遊指南所這塊叫瑞光石的石頭。

據,這塊石頭乃是一位東方僧侶西來教化濟度,來到此處時所發現的。據當時這座墳塚每晚都會發出瑞光,某一夜裏,甚至有兩位神明化為老翁降臨這塊瑞光石的上頭。而供奉這兩位神明的神社早已隨著島上監獄的撤除而溟然無跡。

所謂瑞光石,原來就是壓在座亂墳崗之上。據這座墳塚,就是塚丘這個地名的由來。倒是名副其實,這一帶還真像是籠罩在一股濃濃的死亡陰影下呢。這陰影總教人感覺揮之不去,仿佛即使加以掩蓋,還是會從縫裏滲出來。墳塚、寺院、涼亭,個個仿佛都是現世與異界的接點,果然適合被擺在人間與冥界的分界線上。而且,這兒還有座刑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