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一段往事(1 / 2)

久仰大名?

此話何解。

不隻是在座的賓客,就連李想自己都懵逼了,他哪裏有什麼大名,罵名還差不多。

“王郎中,這位可是蘇府贅婿,李想……”

“用你?”

王文彥眉頭一挑,狠狠的瞪了一眼話之人,以他的資曆,自然知曉話之人的意圖,於是毫不留情麵的嗬斥一番。

“李公子,一直想與你一見,今日終於得到機會了,你那首七夕詞著實讓老夫佩服不已。”

李想:“王郎中言重了,王郎中乃我朝楷模,學生才疏學淺,不及大人萬一……”

聽聞李想的話,王文彥哈哈大笑,心中舒坦極了,心中對他的評價自然也高上了幾分。

久在官場摸爬滾打的他自是知曉文人的這些脾性,知道那些坊間傳聞大多不可信,隻是其他讀書人編排的流言蜚語。

文無第一,誰都覺得自己的作品是最好的。倘若不是他從人山人海中殺了出來,如今也恐怕也如在場各位一般敵視李想。

大家讀的都是聖賢書,憑啥你就能脫穎而出?

站在前方的人,自然要受到大家的注目。

“哈哈哈,後生可畏,後生可畏啊……”

“大人過譽了……”

一番沒有營養的垃圾話後,王文彥拉著李想的手來到台前,拿起李想所贈送的那一雙硯台中的一塊,眼神複雜。

大家心中鄙夷,卻不敢出聲,默默的坐在座位上,等待著王文彥的動作。

隻見王文彥拿起硯台,輕輕地摩挲著這塊硯台,似乎在回憶著什麼。

“三十年前,有一位年輕的書生,他家境貧寒……”

隨著王文彥的講述,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在眾人的腦海中浮現。

故事很感人,但也很俗套。

一位窮書生,一位癡情女。

書生做著金榜題名的美夢,為女人描繪著高中後的場景。

女人隻是微笑著看著書生,時不時的點頭附和,手中的針線卻一刻不停。

他們太窮了,窮的連像樣的筆墨紙硯都買不起。

平日裏書生隻能用毛筆蘸水在石頭上書寫,平日裏連買塊墨都要思量好久,更別硯台這種非必須品。

書生用一塊大石頭鑿出了一個凹槽,勉強當作硯台使用。

那一日,書生外出趕考,衣衫破舊不堪,被同鄉人恥笑,手中那自製的硯台更成為了他們進攻的武器。

而這隻因他是同期第一名罷了。

書生握緊拳頭,在心中發誓,一定要混出個人樣來,給她一個美好的未來。

這一切,被女人看在眼裏,書生走後,女人努力做工,夜以繼日不停勞作,最終累倒了。

等到書生高中秀才歸家之時,女人已經不在了,隻留下了一塊硯台。

而這塊硯台,也在書生回家之後,被催債之人拿去抵債。

書生再次高中,遍尋家鄉,卻也沒有這方硯台的蹤跡。

“這二字,是她親手所刻,她隻會寫這兩個字。”王文彥摩挲著硯台,聲音哽咽,淚流滿麵,“我曾教過她她的名字,但她隻記住了我的名字……”

……

滿場寂然,誰也沒有想到王文彥有過這樣一段往事,在他人眼中,這硯台一文不值,在王文彥眼中,價值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