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道士與劍(1 / 2)

豐州縣城地處趙國邊境二百裏,往南去一百四十裏就是大興關,此處常年駐紮著虎豹軍的三萬精兵虎視南邊的大楚國邊疆。但由於近年來皇室動蕩,五年間皇帝竟然換了三位。國內免不了受到波及,致使民不聊生。因此往常常常鬧著要打下大楚邊關的虎豹軍近些年也不再提及此事,反而龜縮在關城裏不敢露頭。

豐州縣城作為大興關的大後方,北邊的楠木山又盛產金絲楠木,乃是國內外都急需的珍貴木料,是以人口眾多,城內商賈更是多如牛毛。其中免不了各國的細作混跡其中,這也是沒法子的事。豐州城每年的稅收是趙國的十分之一,全靠楠木山的產物。總不能為了防止細作不準商賈入城吧?無奈之下城內糧倉軍械庫隻好派出了足有五千精兵把守,進出總共要經過四次檢查,真真的是密不透風,連蚊子都飛不進去。

“得道年來三十秋,不曾飛劍取人頭。”一個身著青色儒衫的少年手中提了一柄長劍,唰唰唰地挽了幾個劍花,打得梧桐樹葉四散紛飛。他哈哈一笑對著一旁的書童道:“樹,看看本公子今的劍法可有長進?”

張樹來給城內的李老太爺的公子當書童已有一年有餘。這公子名叫李狀元,今年十六歲了,是李老太爺五十三歲才生下的獨子,那可真是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寶貝得不得了。李老太爺是個秀才出身,多次考取功名失敗隻得認命。幸得他經商有道,自生下李狀元後生意是越做越大,城內的絲綢,金銀首飾,當鋪,城外山上的金絲楠木,珍惜藥材都有入股,可真真正正的乃是豐州縣城的首富。李老太爺一心想要兒子考取功名,完成自己當年的夢想。奈何李狀元讀書是個半吊子,一心就想學那誌怪中的劍仙斬妖除魔。也不知從哪裏得來了一本劍譜,成以郊遊為名帶著張樹到城外練劍。

張樹看著李狀元那自信滿滿的得意神色,不由得歎口氣道:“少爺,劍法有沒有長進,的可不知道。我隻知道晚上回去,今日先生吩咐的功課沒做好,下手的力道估計得有長進。”

李狀元臉色頓時一垮,一腳踢飛了一顆碎石子,冷哼道:“好啦,好啦,你可真是掃興。功課你不是幫我做了麼?”

張樹無奈道:“少爺,晚上先生可要你背誦呢。”

李狀元歎道:“唉,我的爹啊,為什麼非要我讀書考取功名呢?當官有什麼好的?家裏這麼有錢了,當貪官也沒意思啊。不貪錢,那就隻有一身的勞碌命了。你我家裏這麼有錢何苦去勞碌一生呢?”

張樹默然半晌,道:“少爺,底下還有很多沒錢的百姓饑不果腹,每都掙紮在生死邊緣。少爺有錢自然不會當個貪官,便會為百姓做很多事,那就是個人人稱頌的好官。”

李狀元看著張樹,他走過來拍拍張樹的肩膀。笑道:“你看看,動不動就想起當年的傷心事了。我告訴你,本公子若成了劍仙,不也一樣可以為百姓行俠仗義,懲惡揚善嗎?所以能不能考取功名,當不當官都是一樣的。”

張樹一急,就要辯駁。李狀元卻道:“好啦,好啦。走,本少爺帶你進城耍耍。”

二人進了城,剛到西市門口。就聽得眾人一聲歡呼:“李少爺來了!”接著便從各個角落裏湧出來一大片乞丐,跪倒在李狀元麵前,口中可憐巴巴地叫道:“少爺行行好,的已經好幾沒吃飯了。”

李狀元哈哈一笑:“潑才,本少爺昨日才賞了你們每人五錢銀子。莫不是拿去找了窯姐兒了?”

周圍眾人頓時哄堂大笑,李狀元也不生氣。回頭道:“樹,拿錢來把這些人給本少爺打發了。”

張樹搖了搖頭,道:“少爺,沒錢了,今出門可沒去賬房支銀子。的身上就一兩銀子了,等下還得去給少爺置辦些瑣碎文具呢。”

李狀元是個對錢沒數的主兒,李老太爺也不管他。他無奈道:“本少爺今日沒帶錢出來,待明日出城,且叫爾等吃頓好的。”眾乞丐沒法子,隻好拜謝一聲,紛紛散去。

張樹道:“少爺,你善心好,這些人卻把你當冤大頭呢。豐州城裏多的是活幹,這些人卻整日在街上混,遊手好閑的,卻未必真的是吃不起飯了,不過是好吃懶做罷了。少爺逢日便給這些人銀錢,他們未必便有多感激你。若是哪一日沒給錢,不定還得怨恨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