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鋒是五人裏第一個主動從機體駕駛艙裏出來的。
在跟艦長謝爾蓋·凱森報告了一聲後,秦鋒便得到了謝爾蓋的允許,回到自己的房間休息去了。
刷卡進門,秦鋒敏銳地發現,在桌子上,原先那本記載著GSV-001啟信息的筆記本旁邊,又多出來一份輕薄的資料。
對於有人能隨便出入自己的私人房間這件事,秦鋒並不在意,反正早在訓練營時期,就已經習慣了被人窺視隱私。
真正叫秦鋒在意的是,那本筆記本上的內容,以及那份未知信息的資料。
優秀的機師之所以能稱之為優秀,除了高超的駕駛技術和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外,更表現在對自己所駕駛機體的了解程度有多少。
而除去日常操作中與機體的磨合外,了解機體的各項數據便是一種最直觀的方式。
畢竟,機體動作的彎折程度,引擎的出力大,能源的轉換速率等等,這些既決定了機體的性能上限,也決定了機師的操作上限,普通的機師可以忽視這些上限,但強大的機師就要去觀察,這些上限是否會限製住他們的真實水平,如果限製,又會限製多少。
這些東西,都是決定一個機師實戰表現的關鍵因素。
正是因為知道這點,所以謝爾蓋艦長才會以修正L係統的名義,讓他們先去機體駕駛艙體驗一把,對機體的了解有個大概,然後再有人將機體的各項真實數據記錄在本上,交給他們,也好讓秦鋒他們做出最好的判斷。
之前因為艦橋那邊催促秦鋒趕緊前往麵見艦長,所以對筆記本上內容,秦鋒也隻是模棱兩可地瞟了一眼,並沒有如何認真地觀看,而為了能更直觀的了解啟機體,秦鋒無論如何也是要重新再審讀一遍筆記本的。
當然,筆記本的閱讀可以暫時放下,秦鋒現在所有的好奇心,都凝聚在了筆記本旁,那一份輕薄的紙質資料上了。
抽出桌子下的座椅,秦鋒先將可以算是重要機密文件的筆記本,心翼翼地收入桌櫃,然後才將那份紙質資料擺到自己麵前,開始仔細的閱讀。
看了資料上部分的內容後,秦鋒便大概知道了資料上的主要內容,以及將這份資料放到自己房間讓秦鋒看到的那人,他真正的目的,至於是誰將這份文件放到這裏讓他看,秦鋒也有了一個大致的猜想。
資料上顯示的,是一個名叫藍星聯邦的組織的發展曆程,聯合之前謝爾蓋艦長在艦橋曾數次提到藍星聯邦軍這個稱呼,秦鋒可以基本確定,將文件放到房間讓自己看得,應該就是謝爾蓋艦長無疑了,即便不是他親自放,而是找人代為處理此事,那也必然是他主導的,至於目的,應該就是單純地看出秦鋒五人對於自己所屬勢力的迷茫,所以便拿出這些曆史資料,以便加深五人對所屬勢力的了解,省的到頭來,都不知道自己在為誰而戰。
“公元160年,曆時長達三十年之久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在這場科技與機械的重度碰撞下,各國勢力紛紛洗牌,超級大國獨木難支,中型國家也開始尋求報團取暖,世界逐漸形成以原先幾個大國為首的各個聯盟。”
“公元00年,為了搶奪藍星日漸稀少的能源物資,各大聯盟紛爭不斷,大衝突時刻爆發,世界逐漸陷入第四次世界大戰的泥潭之中。”
“公元04年,因為NFSJ粒子的出現,導致無線電波等遠程控製技術的失效,使得戰鬥不再能夠依賴遠程導彈等製導武器,,戰爭雙方被強行逼入白刃戰的短距離戰鬥中,坦克、武裝戰車等早已淘汰的軍用武裝,隻能無奈之下再度登場。”
“公元07年,當以國為首的美洲聯合製造出第一台G機械巨人,並將其投放到戰場上後,原本勢均力敵的世界局勢,瞬間出現一麵倒的緊急情況,原先的軍備武裝對這台原始G機械巨人幾近無用,而對方的戰場傷害卻又成倍於他國主力武器。”
“公元10年,迫於美洲聯合的強大與壓迫,世界聯盟勢力發生新一輪的合並與解散,並在最後確定為互相牽製的三大勢力,分別為:以美洲聯合為首,部分西歐國家加入的大西洋聯合;東歐與亞洲部分強國聯手的歐亞聯邦;其餘部分弱國家組建的第三世界國度。與此同時,近距離投放核武的戰鬥瞬間打響,藍星的環境日漸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