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牛兒路遇蘇武,為其忠正不屈及所護儀仗所撼,心想男兒當如是。當夜,陳食隨太守迎了蘇武後,便在府衙後堂備下十幾桌酒食,招待蘇武。蘇武儀仗隊走到縣衙門前,一侍從欲扶著蘇武下馬,蘇武斥之,曰:“吾未老。”罷便翻身下馬,將節杖交給侍從,由眾官吏引著進入府衙後堂。
及至後堂,縣長謙讓蘇武居主位落座,蘇武不受,自在次席坐了,常惠居右,其餘官吏各居左右,不細表。
眾賓坐好後,由下人侍女端來溫熱酒食,又由縣長大人置祝酒詞,後眾人把酒來敬蘇武,蘇武不辭,杯杯一飲而淨,許是在北海極寒之地待久了,這驅寒溫酒怎麼也飲不覺夠。
縣長私語於一下人,一刻後,約有十餘美麗曼妙身材之舞女來到廳內,隨樂而舞,眾人見後方知縣長大人之意,言笑連連。輪到陳食敬酒,陳食挺直身軀,坐起身來,麵向蘇武,道:“吏乃三封縣賊曹,敬大人守節十九年不為所動,實乃我大漢之傲,今臨我縣,實乃我縣之榮,我先幹為敬,大人隨意即可。”蘇武聽罷,見陳食一表人才,問曰:“敢問閣下年歲幾何?”陳食曰:“虛度三十又三年。”蘇武大驚,曰:“旁的縣賊曹皆是有些年歲之人擔當,閣下如此青春,定有過人之處,可否講來?”陳食笑曰:“哪有過人之處,隻是縣長大人抬愛罷了。”縣長聽此,搖頭,言於蘇武:“非也,這陳食當年不過是一求盜,秩序最低,雖屢擒賊人,卻也無甚大功績,後我縣因朝廷討伐匈奴大勝,遂時有零星匈奴散兵遊勇來此滋擾,殺人搶糧,百姓不得安生。常有百姓還未報官,賊人便攜糧逃走了,甚是教人惱火,陳食當時雖身份低賤,卻大膽越級向我進言,令各鄉以金銀雇各家各戶一男丁,編入鄉勇,加以操練,發與刀矛弓牌,約定每殺一匈奴人,斬其首並持其刀矛,可來縣中領金一兩。令其駐於本鄉正中之地,令每家每戶門上置一銅鑼,若有賊人,便可敲鑼,鄉勇便遁聲趕來,殺散賊人,即可解決縣中士兵調動緩慢之難,又可保百姓太平。後來幾月中,賊人雖屢犯境,卻無所截獲,後便不再來了,此事陳食有功,我便提拔其為縣賊曹。”蘇武聽罷道:“這陳食年紀輕輕還有此般智慧,實是難得,老夫為百姓敬你一杯。”罷便一飲而淨,陳食謝過後也一飲而淨,眾人隨飲。後陳食又敬常惠,眾人談地,好不快活。
且這舞蹈雖好,可總是如此也無十分樂趣,縣長也有些疲倦之態,眾賓也有些飲不下去。陳食見此,道:“眾賓客,這舞蹈雖好,卻也有厭倦之時,我有一兒,名曰牛兒,年五歲,能摔牛壓馬,可為諸位助興。”縣長正愁無趣,聽此便打起精神,對陳食道:“速速叫來。”陳食稱是,叫手下軍士去了。
未有多時,牛兒來到,見這麼多人,爹爹卻坐在那裏陪笑,心中不解,問:“爹爹夜裏喚我何事?”眾賓見這牛兒雖五歲,卻身長五尺之高,言語清明,無不驚奇,議論紛紛。陳食見牛兒來到,便呼叫過來,大聲道:“我向諸位大人誇下海口,你能摔牛壓馬,可別折了我顏麵啊。”眾賓客聽罷,皆大笑,陳食也笑,牛兒也撇嘴一笑,問道:“此處焉有牛馬?”縣長一聽“焉有”,噗呲一樂,急忙插言道:“有,莫急,左右!牽匹馬來”
片刻,下人牽來匹大馬,牛兒拜過諸位賓客,道了聲獻醜,便鑽入馬腹之下,高舉雙臂,稍一運力,覺得不適,眾人以為這童舉不起來馬,紛紛大笑。牛兒見賓客大笑,有些怒氣,道:“雙臂舉馬算何能耐,且看我單臂舉起。”罷,便大喝一聲,單臂扛馬,將馬整個抬起,馬被嚇得四肢亂蹬,而牛兒卻不動如山。眾位賓客無不驚歎,縣長見此也十分驚歎,道:“真乃神力也。”便叫一下人也去抬,下人不敢不從,便去抬馬,隻見馬兒紋絲不動,反而因方才驚嚇過度溺了他一腳屎尿,眾賓客見此被逗得大笑不止,下人見受羞辱,急忙退下。
蘇武見著牛兒非凡人之相,將其叫上前去,摸著牛頭額發,道:“你這孩兒力氣怎麼如此之大?”牛兒對曰:“生來便如此,也不知為何。”牛兒本來就對蘇武氣節十分佩服,便將一對巨狼之牙拿出,送與蘇武,道:“這是我手戮的巨狼之牙,我將其鑽了個洞,穿了根繩,做了個項鏈,送與伯伯。”蘇武見此,不解,問此牙由來,陳食便一一道來,蘇武更為驚歎,對陳食曰:“此子日後定不平凡,隻是我見其有些頂逆地之相,還該嚴加管教,方能成大器。”便收下項鏈,將一顆狼牙拿下,放入牛兒手中,道:“你一個我一個,如何。”牛兒曰善,便收下,掛在脖頸之上,蘇武也如此。後,蘇武講述匈奴之見聞,常惠好奇牛兒之生長,又與陳食聊了許久,得知其妻乃是解憂養女,頓覺分外投緣。眾賓客又飲酒舞劍,後住於客房,陳食回家,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