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現代的名詞,關羽都不知道,我沒法向他解釋,我隻好將賺錢的大體思路跟他一遍。
首先我們是沒有多少錢的,沒有辦法把全河東解良種植戶的棗全部盤下來。
但是我們可以跟他們簽定條約條款(現在稱之為合同),買下他們家長在樹上的棗,隻給他們全款的0%——也就是預付款,剩下的70%等他們把棗全部摘下來後,送到集市裏或是關羽家,再把剩下的錢結完。
條約條款上一定要注明:買下他們家棗樹的棗後,他們不能私藏大棗,也不能把樹上的棗采下來買賣,如果一經發現,乙方就要賠償我們甲方三倍的預付款。
我解析到這裏,關羽哈哈一笑,“放心吧,我們解良民風淳樸,農村人個個都是莊稼漢,老實得很,隻要我們把樹上的棗購買下來,他們隻會拿幾顆來解解渴,但絕不會私藏買賣的。”
我想想也是,覺得關羽得有道理。這讓我想到了鄉下的外公,外公村裏的人個個講誠信,信譽很好,絕不做偷雞摸狗的事情!
後來我稍加思考,便知曉了其中的緣由,農村人口流動性,一個人生於斯,長於斯,死於斯,他們所熟識的人可能就百來號人。如果偷蒙拐騙被發現了,他們就會背負一輩子的罵名,讓周圍人所不齒。
“好,這個條款我們就不製約他們了!”我道!
“先生高才,下了這麼大的一盤棋,可是在下還有一點擔心,投出的錢容易,收回來難呀!棗子是會爛的,如果過一段時間我們沒有將其全部賣出,我們就血本無歸了!”關羽有點虛!
“這個不用害怕,我早已想好的對策!我不會把咱們解良的棗全部買出來的,我隻會買出三成。”我拍了拍關羽的肩膀,笑著道,“別忘了物以稀為貴!”
“要想富,先修路,這句口號在我們縣喊了好幾年!可惜近這幾年朝廷沒錢,沒有撥款,沒有修路。我們不能把棗運到外麵去買呀,還請先生三思!”
“哎,”我學著電視裏諸葛亮的姿勢,擺了擺手,一副神情自若的表情,“我們不運到外麵,就在解良將其銷售一空!”
如果要把棗銷售一空,那就達不到物以稀為貴的預期……如果棗不銷售,那我豈不是在胡話嗎……
這下子可把關羽整懵了!
“我們先賣一部分,剩下的一大部分我們先保存起來,待日後再賣!”我繼而向關羽陳述道,“我有新的科技儲存我們的貨!”
“我老關幹這行幹了這麼久,還沒聽過棗是可以儲存的!”
我喝了一口茶,清了清嗓子,“鴨蛋儲存不了幾,但是如果用鹽醃製,做成鹹鴨蛋,它的保質期是不是就延長了?青菜的保質期有限,如果放上鹽,做成酸菜,它的保質期是不是又延長了?”
“是呀!這鹽是好東西,如果我們在棗上放鹽,做出一個新菜式,一定會大受歡迎的!”關羽似乎是看到了希望!
“N,N,N,N,我們放的不是鹽,是這個,是糖!”我指著糖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