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家送年禮有個習慣,別人大多都是正月初一出去拜年的時候送禮。他們則是三十那就把給幾家老人的禮都準備好讓孩子們送去,初一那再帶著孩子們四處拜年。
三十那,方氏和張氏早早的就把準備給宋家其他幾支的年禮都準備出來了。因為他們家殺豬,略有些盈餘,所以送的年禮是二十九那殺得豬留下來的板油,以及一條三斤的豬肉,一簍子二十多個蜜桔和半斤糖塊兒。然後再根據每家的情況添置一些其他東西。譬如有兩家的孫女重孫女也不了,就多送幾根頭繩。進了新媳婦兒,就多送兩張帕子之類。
這些在這十裏八村的村子裏能算得上頭份兒了。
當然,送出去的禮也會收到回禮,這些回禮也是早早就準備好了的,隻等來送禮的輩兒們給長輩了吉祥話就直接把禮回了。
每一家都要送其他五家,收到五分回禮,再加上單獨收到的那一份,基本上收支平衡,可以把這些禮打亂了給其他家送去。過年送禮大多數都是這樣,一盒子槽子糕興許在村裏轉一圈又回到自己手裏也不定呢。
板油都是提前熬好,用大海碗裝了。這樣板油凝結成乳白微黃的固體,上麵蒙一塊油紙避免沾了灰,就是及其拿得出手的禮物了。
以前家裏送禮都是讓幾個子們去,可是這次宋李氏卻讓丁香帶著周一諾去送禮了。
“讓那幾個子去,萬一你三嬸子什麼話,他們也不好接茬兒。我看丁香心裏是個明白的,再加上新婚,帶著自家男人代替娘家送禮也沒什麼。這村裏誰不知道柱子如今就住在咱家?他又沒什麼長輩,怎麼就不能幫咱家送禮了?還能順便認認親戚認認門兒,挺好。”
方氏想了想,看著躍躍欲試的宋丁香,點頭答應下來。
每一家的年禮都用草編籃子裝著,籃子不是啥值錢的東西,就直接送出去了。周一諾背著個簍子,自己把籃子拎了滿手,跟在宋丁香身後先去了大爺爺家。
大爺爺大奶奶早早的就坐在炕上,等著幾家輩兒前來送禮了。雖然他們家分家的時候鬧騰的不輕,可是畢竟這是過年,在怎麼鬧騰輩們仍舊要在今喜氣洋洋的聚在一起的。
大爺爺一手旱煙袋,一手攥著倆福壽核桃,笑眯眯的看著進門了的宋丁香和周一諾。他之前還跟媳婦兒今年送禮的備不住就是宋丁香,雖然是出嫁女,可是這跟入贅也沒啥區別,正好趁這個機會帶女婿四處認認門。等真到大年初一那,她就沒法出門了。
“丁香啊?快來,大爺爺好長時間沒見你了。”大爺爺一臉慈愛的對著宋丁香招手。
宋丁香看著滿屋子的煙霧,再看看滾在炕上玩成一團的幾個猴娃子,覺得還是自家爺爺最好。他雖然抽煙,但是從不在屋裏當著孩子的麵抽。
“大爺爺,大奶奶,給您兩位拜個早年。”宋丁香笑嗬嗬的把籃子遞過去,大奶奶身邊的老大媳婦兒把籃子接過去,給大奶奶過了目。
宋大奶奶笑道:“這禮真是不錯,你們家啊眼看著越過越好。這是柱子吧?你倆成親的時候遠遠的看過幾眼,是個精神孩子。”
倆人笑著給兩位老人磕了頭,老大媳婦兒正好也把回禮拿出來。是兩盒子槽子糕,一大包點了紅點兒的豆餡包子和一包曬幹的果幹兒。這個禮雖然比不上宋丁香他們家送來的,但是確實也應該是宋大爺爺家能回的不錯的禮了。
宋丁香把這些裝進背簍,又跟大爺爺大奶奶了幾句吉祥話,然後就出了門要去二爺爺家。
一出門,她就急促的呼吸了兩口新鮮空氣,道:“我的,差點兒嗆死我。明年我可不來了,大爺爺抽煙太凶了。”
周一諾短促的笑了聲,道:“你放心,我不學抽煙,這輩子也不抽,不會嗆著你。”
“你敢抽煙,我就敢不讓你進家門!”宋丁香凶巴巴的揮了揮拳頭,帶著他又去了二爺爺家。
二爺爺家送了一隻燒雞,一塊醬肉。二爺爺有這個手藝,但是把這一門手藝傳授給了兒子,這也是導致妯娌幾家不合的原因。尤其是他們家老大,明明要跟老人一起住,卻學不到手藝,著實憋悶。
宋丁香倒是知道一點兒,主要是方氏跟她八卦的,二爺爺家老大不細心,老二嘴饞,老三不喜歡幹這個就去了鎮上跑堂。可是當大爺爺要把這手藝給老四的時候,其他幾家卻又都不樂意。
“吃著碗裏瞧著鍋裏,生了幾個兒子都是討債鬼,結果逼得老爺子分了家,就給了老四兩畝地,如今老四在縣城做醬肉生意還不錯,又不用伺候老的,也算舒坦。不過當年你二爺爺是想要跟老四過,老大怕出去被人戳脊梁骨,硬是不要,逼著老爺子多分了幾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