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氏今年都已經三十七了,之前有過六個孩子,不過其中一個還沒等坐實在就因為她不心摔了一跤沒了。因為這事兒,宋李氏也沒少嘮叨她。
可是沒想到,這歲數都這麼大了,竟然又來了個孩子。一時間她又激動又無措又尷尬又害羞,被這些情緒衝擊的整個人都呆滯了。
“哎喲,這可是大喜事啊!”宋李氏一愣之後整個人都開心起來。對於老人來多子多孫是福氣,誰不願意老了之後看到自己子孫繞膝呢??
大伯娘張氏恭喜了兩句,神情有些暗淡。
她如今都四十了,卻隻有三個孩子,比起已經有了五個娃的方氏來,實在是讓她難過。可是因為她生老二的時候身子傷著了,養了好幾年又生了老閨女,再往後也有過兩次,可是都是因為身子太虛沒能留下來。
宋李氏不虧是做婆婆的,她敏銳的察覺到自己大兒媳低落的情緒,推了她一把笑道:“你這是啥臉呢?咋?羨慕?你有啥好羨慕的?如今你家倆兒子都娶媳婦兒,孫子都生了倆快有第三個了。再孩子多少是命裏的緣分,強求不得。”
“娘,我知道……”張氏用力揉了一把臉,笑道:“就是有些羨慕。”
大過年的得了這個喜訊,方氏立馬就被供了起來。她畢竟年紀大了,這時候有了孩子想要好好生下來是一件難事兒。郎中給開了安胎養身子的藥方,可是如今鎮上的醫藥館子都歇了,就算有藥方也買不到藥。
郎中笑道:“你媳婦兒身子骨強健,不用擔心這一兩的。過了初五醫藥館子就開了,那時候再去抓藥也來得及。怎麼養孩子這個事兒啊女人家比我這個郎中有經驗,多聽老太太的就是。”
宋李氏嗬嗬笑道:“那感情是,我這都養大了多少孩子了?這幾個孫子孫女加重孫兒,哪個不經我的手?大芬啊你也別太擔心,聽娘的,娘絕對讓你養得好好的。”
送走了郎中,宋李氏又對宋誌遠道:“按有了這樣的喜事兒第一時間得去告訴你嶽父嶽母那邊,隻不過明就年三十兒了,如今色又晚,外麵到處都是雪啊冰的,你去了怕是也趕不回來。不如初二你回去一趟,順便把禮送過去。你媳婦兒今年就不回娘家了,估計那邊也得過來人。”
嫁出去的閨女按每年初二都會回娘家,但是如果閨女的閨女也嫁了人,那初二就不好回來了,想要見上一麵得等到破五,也就是正月初五。
但是這次方氏有了身子,不管是初二還是初五估計都沒法兒回去。這一路又冷又滑,萬一凍著了可不是鬧著玩的。
“那成,初二我就回去一趟。”宋誌遠笑的見牙不見眼,越看自家媳婦兒越好,沒忍住還拉了拉媳婦兒手兒。
方氏氣的拍了他一下,自己躲炕裏頭去了。
宋丁香又高興又擔心,高興地是這個年代的女人孩子越多老了就越有依靠,她希望方氏能生個男孩兒,男孩子多了,在村子裏也會被人重視。擔心的是如今這個缺醫少藥的年代,哪怕一個感冒都是能要命的,生孩子更是過鬼門關。莊戶人家的女兒們大多都要勞作,身子骨基本都很健壯,所以農村裏大多孩子都多。
若是那些嬌養的姐們,一個孩子都能要了半條命。
更讓她擔心的是,這個年代沒有什麼有效的避孕措施,她可不想以後生個沒完。孩子嘛,在精不在多……
算了算了,想得太遠了!
“……這剛嫁了閨女,結果當娘的反而有了身孕,出去還不得被人笑話死!”方氏臉都紅了,垂著頭都不好意思抬起來。
宋李氏哈哈笑道:“笑話什麼?剛你大嫂還羨慕你呢。這要是傳出去誰不羨慕你,羨慕咱們家?你呀,正兒八經的想得少,這些亂七八糟的尋思。行了行了,你就跟兒這兒窩著吧,晚上蒸包子你也別動手了。”
方氏一聽,就不樂意了,“咋了?我就是懷個孩子,還不能蒸包子了??”
她雖然不是個多精細的人,但是家裏的活裏裏外外的她都拿手,平日裏兒媳婦有個不舒服她就直接把活兒都幹了,從不做那種給兒媳婦指派活立規矩的婆婆。不過這也是宋李氏教的她如何做一個好婆婆,她也見過那些給媳婦兒立規矩的婆婆都是啥樣的,自然不會去學。
“包子麵涼,你凍著手以後身上都不舒服。不知道自己多大歲數了?”宋李氏白了她一眼,“還當自己十七八歲年輕呢,這個冬你就在屋裏呆著吧,哪裏也別去。等胎穩當了再別的。”
大冬的包子餡啊麵啊都跟廚房放著,麵其實還好,畢竟發麵要放在灶台上,摸起來還有點兒溫乎。但是餡料放在門口的櫃子上,這半過去裏麵都有冰碴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