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晚上,諸葛塵與太子了許多,大事事,但也沒有到對方心中。從某種意義上來,他們兩個都是冷血之人。不過若是能夠被人走到心中,兩肋插刀的事也會毫不猶豫的去做。
但是細算的話這樣的人對於諸葛塵來又有幾人?
來到這座下,結識的人很多,可大多都是泛泛之交。一些論及香火情的事情諸葛塵肯定會去辦,但是出生入死就談不上了。
這能算的話,特地為了他來擺平雲夢麻煩的王家家主肯定算也是一個。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道理諸葛塵還是懂的,這份大的人情日後有機會也肯定會還回去。自此之後,也不會兩不相欠。等自己返回上後,有朝一日故地重遊,也會去找王家家主喝酒談心。王大雪肯定也在這一撮人之中,兩人交情如何,全在心中。若是整日掛在嘴邊,就是弄巧成拙的煩不勝煩了。
至於魔窟之中的道袍邪祟,距離這一層還差上臨門一腳。不一定什麼時候,也許就是簡單的會心一笑。
等到清晨,諸葛塵與太子道別,同和尚一起返回苦海書院。
在路上和尚不免開口問道:“塵哥你跟那個所謂太子都聊了什麼,怎麼心事重重的樣子?”
諸葛塵舒展眉頭,輕聲道:“也不是什麼大事,隻是覺得人生在世,看誰都不能想的簡單。很多時候先入為主的想法,就是別人希望你能夠看見的,最主要的是你還深信不疑。到最後被害死之前,腦海之中走馬觀花閃過的數道人影之中,你仍舊覺得那個幕後凶手對你是真心實意。試著想想,若真是如此,這個人該有多可悲啊!”
和尚點頭道:“那確實挺可悲的。”
不知為何,他停下腳步,從路邊折下一根柳枝,放在諸葛塵的麵前。
諸葛塵不明所以,卻也伸手接過,而後笑問道:“什麼意思?”
佛門禪意,博大精深。更何況和尚已經是三位佛子中的一位,對於細微之處的禮節一定遠勝常人。句實話,比起道教的清靜無為,以及儒家的讀書人當以蒼生為己任,諸葛塵蠻喜歡這一份寡淡之味的。隻可惜自己已經站在了這個位置,山窮水盡到隻有背水一戰的選擇。再多的愁苦也無用,還不如劍氣更盛來的痛快。
倘若他不是諸葛塵,而是苦海書院當中某一位名不見經傳的人物,在青樓之中的下場可想而知。太子不會為了尊嚴與野心左右為難,孫公子也並不會心懷忌憚。最後很有可能就是他半死不活的返回書院,而且注定無人問津。畢竟在修行人的眼中,事不關己就要遠離,即便是在引人眼球的熱鬧,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會不會因此而身死道消。
曾經有一次諸葛塵就曾在
梵界之中近距離的觀摩兩位偽聖的生死之戰,那一戰當中就連諸葛世家的家主都被驚出,由他親自庇護白衣登,從中尋求感悟。戰鬥的餘波不僅不是威脅,反而在諸葛家主的拳意牽引下化為涓涓細流,供他慢慢思索。
但是別人就沒有這麼好命了,尤其是野心極大的山澤野修。碰上這麼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便置生死於度外,也要從中尋求機緣。為此死了多少英雄漢,隻能用不計其數四個字來形容。諸葛塵也親眼看到一位久負盛名的年輕修行人倒在兩位偽聖相爭而引起的渦流之中,但這也不能在他的心中掀起什麼波瀾。自己的選擇,即便是身死也無處可。
底下就沒有比這樣前因後果無比分明更公正的道理了。
等兩位偽聖大戰落幕,以一方的身死而告終。諸葛家主示意過諸葛塵讓他去下方尋覓些福緣,以他的神王命格,最珍貴的寶物不會落在其他修行人的手中。但諸葛塵隻是默默搖了搖頭,轉身離去。
結果也正像他想的那樣,偽聖之間的打生打死,根本就留不下什麼之前的寶貝。即便是有,諸葛塵也不羨慕,怎樣也好不過他的腰間膠柱。但是那些對於山澤野修而言得到後就能一飛衝的法寶無疑有著致命的誘惑,即便最後有人從屍山血海當中爬出,隻要看上一眼自己懷中的寶物,便能夠開懷大笑。
這一點諸葛塵十分羨慕,因為那種感覺,自己已經很久沒有了。
就算是在魔窟洞府之中得到了同劍道人朝夕相處千年的三辰劍,諸葛塵的麵色也沒有太大變化。
和尚歎出一口氣來,一字一頓的道:“塵哥,你不覺得自己現在的心境出了大問題嗎?”
大問題?又何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