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有載:女床之山,有鳥焉,其狀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鸞鳥,見則天下安寧……”
鸞山有一茶坊,收天下故事,集世間情怨,坊主有三非,一非不得,半步不得入……
人界,一處荒廢幾千年的鸞山,今日卻是熱鬧非凡,人聲鼎沸,一條長龍從山腰排到山腳,引得天上神明俯身而望,引得人間百姓無數談笑。暫且不說此前的鸞山是如何荒蕪,如何光禿禿,就說現在的鸞山,那是綠滿山頭,花開千裏,真真兒的一派繁榮景象。
便是那昆侖山在鸞山麵前也遜色了一頭。
而令鸞山有如此景象的,便不得不提鸞山山腰處開著的三非茶坊!
這間茶坊來曆很是神秘,說不清楚何時開在這裏的,茶坊主人又是何來曆,世人都隻知道,這間茶坊收天下故事,集世間情怨……
自然,開了茶坊,便就是生意,而生意便是利來利往,茶坊的主人聽了故事,自然也會給講故事的人所想要的東西!
傳言,茶坊給的東西皆非凡貨,在三界都是稀有之物,有令人長生不老,生死人肉白骨的靈藥,也有令人上天入海下冥界的神器,也有……
總之,三非茶坊的東西不是俗品,這也便是為何鸞山排隊的隊伍能從茶坊門口排到山腳下的。
然則,三非茶坊的主人對於聽故事也是有規矩的。她曾立下規矩,非天下太平不聽,非癡男怨女不聽,非合得她意不聽!
第一條,倒也甚是簡單,凡世自百年前天奇與風敬一戰,風敬贏了過後,一統天下,便再無戰爭。現任的君王不說盛世明君,但也是治國有道,令人界百姓安居樂業,不受顛沛流離,官兵欺壓,地主壓榨之苦,整日裏不愁溫飽果腹,倒也是天下太平。
第二條,說來不簡單,倒也是簡單。天下雖太平,可世間從來不缺的便是癡男怨女,他們的故事大多求而不得,或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或因門不當戶不對,或因兩心相印,卻因某種緣由不得遠離,最終兩地相隔,陰陽相異。
風塵女子與富家少爺,官家千金與清貧秀才,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偏之呢,世上又沒有幾人能逃得過一個情字,所以說呀,世間多是癡男怨女,三非茶坊並不愁,世上人亦是如此想。
偏生前兩條都夠,這最後一條反倒成了難題。
茶坊主人是一白衣女子,身段窈窕,手腕皓白如玉,偏生又戴著白色鬥笠,朦朧緯紗間,旁人根本瞧不得其真容如何,隻是憑其眼所能及的判斷,茶坊主人應是一位絕色佳人,隻是不願見俗人,故而以鬥笠遮麵。現在再說其第三非的規矩,非合得她意不聽!
因著這個,不知多少人還未踏進門檻便被守在門口的少年給趕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