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旨一出,整個大宋都在關注著三日後的大朝會,但真正的權勢人物關注的卻是各國使者以及秘碟們在剩下的三天裏的動作。其中,尤其讓他們關注的便是以梁乙逋為首的西夏使節團的動向。
但越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候,梁乙逋以及西夏使節團越是一點動靜都沒有,讓關注著他們的大宋的權勢人物們極為鬱悶。
暗地裏,西夏的秘碟們卻是加快了行動的步伐,一邊躲避皇城司的搜索,一邊緊鑼密鼓的實施著梁乙逋的最後計劃。為了實施這個計劃,梁乙逋甚至不惜啟用了沉寂已久、秘密打入大宋朝廷的鐵鷂子重要成員。
轉眼又過了兩天,這一天的傍晚,大遼使節團終於抵達汴京城。而沿途負責接待的官員們也終於長舒了一口氣,心想終於把這群大爺們給送走了。
耶律乙辛此人雖然陰險毒辣,但因為他仰慕大宋文化,故他對待大宋官員的態度相對還算平和,盡管態度上稍微有些居高臨下,但大宋官員們還稍能理解,畢竟人家在大遼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
而大遼使節團的其他人可就不像耶律乙辛那麼平和了。此時的大遼,大部分遼人對漢人是相當歧視的。所以,使節團的其他人一路上的行為舉止真的是用頤指氣使、囂張跋扈都不足以來形容。一直以來,大遼貴族對待大遼境內的漢人都是動輒打罵。漢人在大遼地位之低比之奴隸也好不了太多。
大遼使節團一進入汴京城便被鴻臚寺卿李源、鴻臚寺丞惠明浩安排進國家迎賓館。西夏使節團住在迎賓館的二樓,而大遼使節團被安排在國家迎賓館的三樓。
一路上不緊不慢的耶律乙辛此刻正急切的跟鴻臚寺卿李源、鴻臚寺丞丞惠明浩等人詢問何時可以見到大宋皇帝陛下。對此,大宋皇帝趙頊早已經有所安排,李源便將皇帝陛下的旨意向耶律乙辛傳達。
按照趙頊的意思,大遼使節團先行修整一日,後日大朝會上與西夏使節團一同覲見。
耶律乙辛見大宋皇帝陛下早已提前做好安排,心中不由很是舒爽。從大宋皇帝提前做好安排這件事上就已經可以看出大宋皇帝對大遼使節團的善意了。要知道,在對待外國使節這件事情上,大宋皇帝提前下旨做出安排可以說是大宋立朝以來的獨一份了!這又怎麼可能不讓耶律乙辛大感舒爽?
“一切聽從大宋皇帝陛下的安排。”耶律乙辛爽快的向李源回複道。
“既然如此,貴使便好好休息。本官就不多打擾了,我大宋一定能給貴使留下美好的記憶。對了,貴使來了我大宋,可以體驗一下我汴京城的一大特色——夜市。”李源先是客氣兩句,後又頗為神秘的說道。
“夜市?本王對此早有耳聞,確實需要好好見識一下。”耶律乙辛興致勃勃的說道。
“那本官先行告退。”李源隨後帶著惠明浩等人離開迎賓館。
夜市,萌芽於殷周年間,在漢朝初具雛形。即便是夜禁製嚴苛的唐朝,夜市也曾經曇花一現,有過片刻的輝煌。而到了宋朝,夜禁製幾近消亡,夜市更是迎來了自己的高光時刻。北宋的開封(汴京)夜市,就被譽為我國夜市的“鼻祖”。
最早記載夜市的文獻是東漢哲學家、思想家桓譚的《新論·離事第十一》,“扶風漆縣之幽亭,部言本太王所處,其民有會日,以相與夜市,如不為期,則有重災咎。”可見,殷周年間,夜市的萌芽已經出現。東漢經學家許慎的《說文解字》是我國古代流傳至今最有價值的古文字學著作,其中就有關於幽亭夜市的記載。許慎用“俗”字形容幽亭夜市,說明夜市是傳統的風俗習慣,由來已久。
到了漢朝,按照行業劃分,有直市、獄市、肉市、軍市、官市、關市等;按照經營時間劃分,有早市、大市、夕市和夜市。《周禮》記載:“大市日側而市,百族為主;朝市朝時而市,商賈為主;夕市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為主。”東漢初期的夜市,因為習俗和貿易需求而產生,不過規模很小,隻能算是夜市的雛形。東漢第一個有記載的宵夜攤,在貿易繁榮的甘肅。《後漢書·孔奮傳》有此記載,東漢初年,天下很亂,百姓很窮,隻有姑臧這個西部邊境地區比較富裕,和羌胡做生意,一天之中有早市、大市、夕市和夜市,百姓積攢財富很快。根據《史記·滑稽列傳》記載,漢朝夜晚是有酒店營業的。
隨著夜禁製在宋朝的逐漸消亡,大宋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夜生活,而宋朝也是夜市最流行的朝代。宋乾德三年,宋太祖趙匡胤“詔開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來,不得禁止”。北宋中期以後,夜市不再受到時間的限製,朝廷還設置街燈橋燈,方便百姓夜晚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