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誌口中蹦出的四個字對其他官員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真的是把所有人都震到了。
在如今大宋的士大夫階層中,敢這麼想的士大夫都沒有幾個,更別說像淩誌這樣想了還說了更要這般去做的了。
“你可知這樣做極有可能會引起遼宋兩國的紛爭?”趙頊的聲音壓過了群臣的議論聲,一如往常的淡漠嗓音卻給人帶來異常的森寒。
“啟奏陛下,臣以為,在我大宋都城發生如此惡性案件,如若當真是大遼使者所為,而我大宋卻連與大遼硬碰硬討回公道的勇氣都沒有,那將對我大宋朝廷的威嚴產生巨大危害。這是事關我大宋尊嚴的問題。”淩誌慷慨激昂的陳述著,卻並沒有在朝堂上引起一絲漣漪。
整個大慶殿內大部分人都選擇目光正視前方,一副什麼也沒聽到的神情。少數幾人看了看淩誌又環顧了下四周,最後選擇低頭裝傻。顯而易見的是,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去接淩誌的話茬,就算是反對的話都已經懶得去說。為什麼?還不是怕引火燒身!
“眾卿以為淩大人所言如何?”趙頊顯然是不會那麼容易就放過這些人的。
“啟稟陛下,臣以為,淩大人所言甚為有理。此事關乎我大宋的脊梁,如果我大宋此次稍微軟弱絲毫,那以後我大宋百姓在契丹人麵前就真的會抬不起頭來了!請陛下三思。”尚書左右司郎中蘇遠承出班附議道。
這下,滿朝文武都用看怪胎的眼神望著這兩位年輕的過分的皇帝近臣了。沒錯,在滿朝文武眼中,淩誌、蘇遠承二人已經是妥妥的皇帝近臣了。同時,滿朝文武心中也不由暗自為他們的勇氣讚歎,但是,讚歎歸讚歎,他們卻絕對不會這麼做。
宰執們都是淡漠的望著這兩位年輕官員,但眼底深處卻也都深藏著一絲讚賞。這是兩位擁有著純粹政治理想的青年,也是宰執們年輕時候的翻版。此刻,宰執們在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找到了自己年輕時候的一部分影子。
而趙頊也不禁在心中感歎:淩誌蘇遠承這兩小子的頭是真的鐵,朕倒是要看看你們的頭究竟能有多鐵!
“既然其餘眾卿對此事沒有想法,那朕來說說吧。”趙頊見朝堂上自蘇遠承發言後應該再無其他官員有出聲的打算了,平靜的說道。
“謹聽陛下教誨。”眾臣躬身一禮,齊聲應道。
“依朕看,現在談此事還為時尚早。開封府的驗屍結果尚未出來,現在一切都隻是懷疑。當然,眾卿今日之議也是給朕提了個醒,我大宋上下確應做好最壞的打算,朕心甚慰。如若最壞情況發生,就照呂公著呂相公之策實施,眾卿以為然否?”趙頊頓了頓,邊思考邊說道。
“陛下聖明,臣等遵旨。”眾臣齊聲應道。
趙頊滿意的點點頭,眼睛卻暼向淩誌、蘇遠承二人方向。
隻見淩誌還要再說,被一旁的蘇遠承製止。
“開封府知府韓維何在?”隨後,趙頊神色一整,嚴肅道。
“臣開封府知府韓維參見陛下。”開封府知府韓維聽到趙頊召喚,連忙出班回應。
“朕要你開封府三日內查明此案,你可能做到?”趙頊銳利的眼神直視韓維。
“臣…請陛下恕罪,此案實在太過棘手,臣…”韓維支支吾吾的說道。
“有何顧慮但說無妨?”趙頊看著韓維這老狐狸支支吾吾的樣子,皺眉喝道。
“啟稟陛下,開封府如今人手緊缺,臣想向陛下求一人。”韓維這老狐狸提條件了。什麼人手緊缺,還不就是趁機向趙頊要人。
“這老狐狸,惦記了那麼久,倒是連這點機會都不放過。”一眾知情人心中腹誹。
“什麼人?”趙頊明知故問道。
“啟稟陛下,如今開封府實在缺一善斷案之人。臣素聞陛下培養了一探案高手,臣想要的就是此人。”韓維那張滿是皺紋的老臉竭力擠出一絲他認為的憨厚的笑容。
“朕麾下何時有這樣的人物了?朕怎麼不知道?”趙頊繼續開始裝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