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純仁府上,副相範純仁正在為與他們理念相似的官員們細說今日朝會以及晚宴之中發生的一係列事情的詳細內情。
相比於呂公著身後眾多支持者,與範純仁理念一致的官員大多是範純仁的門生故吏。範純仁的門生故吏以家世背景相對薄弱的世家子弟為主。當然,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是平民子弟出身,但這樣的人畢竟還是少數。
而呂公著的支持者就完全不同了,呂公著身後站著的可是整個大宋占絕大多數的士族,其中以世家大族為主。這些世家大族的人口相比於大宋巨大的人口來說自然不算什麼,但他們卻占有著大宋絕大多數的資源。這也是呂公著以及身後之人越發傾向於保守派極右思想的最根本原因,因為他們的存在主要是為了維護世家大族的利益。
所以說,呂公著與範純仁走向分裂是曆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不過,就算是呂公著與範純仁走向了分裂,呂公著以及保守派右翼分子的勢力依然極為龐大。
對趙頊而言,這一切都是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過去,王安石以及整個改革派聯合起來的力量也不足以與保守派抗衡。後來,王安石不顧官場規則大肆貶謫了相當一部分保守派官員之後才使得新法順利實施下去。
就算是這樣,王安石乃至背後支持王安石的趙頊終究還是扛不住保守派的反撲,才會有王安石一次又一次的罷相。
王安石最後一次罷相後,整個保守派在朝中的力量可以說逐漸恢複到了巔峰。這也是自進入元豐元年後,趙頊在朝堂舉步維艱的一大原因之一。
隨著這幾年的不斷經營,趙頊終於在舉步維艱中趟出了一條路,使得朝堂局勢一點一點的發生改變。
現在,以範純仁為首的部分原保守派成員的態度已經逐漸發生改變,他們的立場已經逐漸偏於中立。以前甚是頑固的文彥博的立場也漸漸鬆動,這都是趙頊這幾年不斷努力的結果。
於此同時,改革派核心官員們雖然依舊各自為政,但是像蔡確、章惇、曾布的理念也已經逐漸被趙頊的理念同化,這也使得趙頊在朝局中的實力一步一步走向強盛。
這一切也是趙頊推動官製改革越來越深入的底氣之所在。官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在解決冗官問題的同時提高朝廷官員的工作效率基礎上,達到提高朝廷運行效率的目的。當然,最深層次的目的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或者說,加強皇權。
“對今日朝會以及晚宴上發生的一係列事件,現在大家應該已經清楚了其中的大部分隱情了,本相也就不再多說了。”範純仁在為一眾官員答疑解惑之後,見眾人沒有新的問題之後方才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