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司馬光與王安石(苦求收藏和推薦票。)(2 / 2)

韓琦糾集大批舊黨大臣、宗族乃至後宮太後和太皇太後一起反對變法,這些天皇帝的桌案上彈劾王安石和均輸法的奏折已經不少於一百份。

崇政殿中,宰執、兩製,決定大宋國策的十幾位重臣分成兩派,進行著精彩的辯論,“主持人”當然是偏向王安石的天子趙頊。

“……陛下,千年以前,漢武帝聽從桑弘羊的建議,推行兩行均輸法,結果導致大漢物價飛漲,致使百姓生活艱難,怨聲載道,從此埋下了大漢走向衰落的禍根,如今我大宋正在重蹈覆轍。”韓琦作為舊黨的終極大佬輕易不會發言,此時作為舊黨辯論主力的是和王安石同為參知政事的文彥博,口辯之才同樣是天下最頂尖的,非常清楚什麼話能夠讓天子害怕和擔憂。

果然,文彥博這話一說,坐在龍塌桌案之後,高高在上的天子趙頊便臉色一變,輕喝道:“文愛卿何出此言?”

趙頊是真的又驚又怒,他知道文彥博一直反對變法,可是借漢朝舊事,暗示大宋如今因為推行均輸法已經走向衰落,這未免太過了一點。

趙頊雖然年輕,當皇帝也沒幾年,可他也知道,文臣在朝堂上最擅長之事便是語出驚人,誇大其詞,嚇唬天子和其他官員,這其實也算是一種心理戰。

更何況趙頊和王安石對均輸法仔細研究過,認為均輸法隻要推行下去,絕對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朝廷能夠省下銀子,國庫錢糧更加寬裕的同時,也能夠讓最下麵的百姓少一些豪紳的盤剝。

趙頊嗬斥文彥博之後,不用他親自批駁,旁邊王安石便麵色不變的厲聲道:“文相公隻知其一,漢武帝時所推行兩行均輸法與我大宋推行均輸法大為不同,漢武帝窮兵黷武,國庫空虛,卻想遠征匈奴,所以便想法設法從天下百姓身上搜刮錢糧,自然是導致民怨沸騰,但我大宋所施行均輸法正好相反,是將不良豪紳和富商不義之財回歸國庫,散於百姓。”

文彥博也是兩朝元老,雖然已年過花甲,明明老邁龍鍾,甚至皮肉都鬆弛了,但卻站得筆直,眼神犀利,十數年的高官之位讓他對年輕皇帝的嗬斥根本沒有放在心上。

至於王安石的駁斥,他隻是冷笑不已,從唇縫中擠出的蒼老聲音,像極了茅坑裏又臭又硬的頑石:“一千多年前,桑弘羊也是對反對他的朝臣這樣說的,但最後的結果是什麼,還不是盤剝百姓、與民爭利。”

翰林學士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司馬光,文彥博將話說完,不等王安石辯駁,他立刻便站出來,對趙頊拱手道:“陛下,如今各大轉運司上交利銀一月不如一月,地方彈劾均輸法的奏折不斷,百姓因此飽受紛擾,可王安石對此樂此不疲,老臣以為他品德有虧,且一心邀功求賞,妄為人臣。”

全場頓時一片死寂,不少人都一臉吃驚,司馬光這句話分明已經徹底和王安石撕破臉皮,這樣的話對文官來說已經是你死我活的結局。

果然,王安石氣得渾身顫抖,趙頊臉色也變得陰沉起來。

……

……

https://www.biqiuge8.com/book/59776/498769953.html

biqiuge8.co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