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在後世參與和主持了這條公路的招標和修建,甚至跟著相關人員來回考察了數次,對這條山道的地形環境異常熟悉,他甚至知道這條山道的北段半截在修建公路之前,都幾乎很少有人發現和走過,在近千年前的今天是名副其實的秘道。
此外,雖然時間提前了近千年,但是這條山道附近的地形環境幾乎沒有什麼變化。
基於這兩個原因,張斌才敢帶著一萬人走這條秘道。
隻是既然是秘道,便是人跡罕至所在,而沒有人走過的地方,即使地勢平坦,最多隻能稱之為山道,卻是不能稱之為山路的,因為許多地方草長沒膝,甚至長滿了橫七雜八的灌木。
好在已經到了深秋,草木枯黃,雖然山風冷了一些,但走路倒是輕鬆了不少。
這條山道路程大概兩百裏左右,靠近宋國這邊是山間穀道,而靠近遼國一方的則是由幹河水溝自然形成的山道。
因為道路所限,張斌和折克柔帶領的這一萬“山賊”隊伍拉的很長,排頭和末尾相距足足三四裏。
折克柔派了一隊百人偵騎,超出大部隊十多裏,謹慎的搜索前進,一有風吹草動,立即就會停下來,將自己隱藏在道旁的樹木、岩石之後,抓緊手中的長弓。
偶爾,在這條道路上,也會有一些狩獵的遼人樵夫出現,這些假扮成山賊的偵騎便會毫不留情的射殺。
盡管這些倒黴的遼人獵戶幾乎不可能是遼軍的細作,隻是普通遼人百姓,可是放這些遼人離開,肯定會泄露張斌帶領的這一萬“山賊”的行蹤,讓太行山北邊的遼人提前有了準備。
此外,這樣的地形非常適合敵軍埋伏,萬一他們泄露了蹤跡,遼軍提前路邊的山上設伏,後果是不堪設想。
而要搜索兩邊山頭的難度太大,而且必然會嚴重影響大部隊行軍速度,那樣的話這兩百裏的山道,走上十天半個月也不見得能走完。
所以,這百名偵騎顯得十分小心,射殺遼人牧民時也毫不猶豫。
帶領這百名偵騎的是折克柔十三個兒子中的一個,名叫折木秋,是一個和張斌年齡相仿的小夥子,但卻異常的強悍,張斌昨天親眼見此子獨自搏殺了一隻太行山中的老虎。
“折將軍,依你之見,以這個速度,兩天後能否走出太行山,趕到那遼國西京道水頭城?”
折克柔抬頭望了望天色,天空中下著小雨,天陰沉沉的,看不出什麼時辰,認真的思考判斷了一下,才說道:“若是這雨水能夠不再下的話,兩天之後應該可以趕出太行山,但能否到達那水頭城,還要看出山之後的情景。”
張斌感受到胯下戰馬在下雨過後的山道中艱難行走,暗暗算了一下遼軍劫糧的時間,以及遼軍被郭逵和王舜臣他們伏擊之後,消息傳到遼國西京城大同府南院大王耳中的時間,眉頭微微蹙起,說道:“不行,不管雨會不會停,都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在兩天後走出太行山。”
折克柔暗自理解了一下張斌所說的“不惜一切代價”指的是什麼,便在馬上抱拳道:“下官明白了。”
………
一個時辰後,一名騎兵因戰馬滑倒,他不小心從馬上跌下來,摔傷了腿,折克柔看了一眼眉頭緊緊蹙起的張斌,便冷酷無情的下令,給那名騎兵留下了足夠的幹糧和弓箭,讓他自己騎馬回府州,或者在這裏等候大軍不知什麼時候才回來。
要知道這可是真正的荒山野嶺,之前折木秋能夠碰到老虎,這名騎兵沒道理碰不到其他野獸。
事實上,這山中野獸不少,特別是有狼群,他們大軍所過,大部分野獸早早躲開,可是一人一馬便就成了野獸的目標,即使這名騎兵是精兵,能不能活著出山,也是兩說的事情。
張斌雖然很同情這名倒黴的騎兵,但卻對折克柔的命令非常滿意,後者非常精準的理解了他“不惜一切代價”的命令。
………
………
飛狐徑大捷以八百裏加急快馬送到東京城之後,宋國君臣在驚駭和驚喜之後,便被放在了火爐上灼烤了。
多少年了,甚至自太祖立國,太宗滅了北漢,不聽勸阻立刻揮軍北上攻遼慘敗而歸,並死在路上之後,大宋便對遼人沒有過一次性如此多的斬首了。
這場大捷給宋國朝廷帶來的震動,遠超才過去不久的大順城大捷和橫山大捷。
https://8./book/59776/491500203.html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