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聽到張斌說不殺俘虜的遼人青壯們,那想到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站在第一排的青壯還沒反應過來,就被蜂擁而上的宋軍砍到在血泊當中。
張斌看了一眼跪在婦孺中那十幾個半大小子,發現對方無比仇恨的盯著他們,眸中深處的殺機讓人心寒,略一猶豫,咬著牙說著:“折木秋,高過車輪的男丁一個不留……將戰馬全部收攏帶走,再帶上足夠的糧草。”
“遵命!”折木秋答應一聲,麵無表情的帶人開始單方麵的屠殺。
張斌卻被剛才那些遼人婦孺和小孩仇恨的目標所刺激,不想再看下去,催馬離開了殺戮場,韓三郎從遠處縱馬匆匆跑來,老遠稟報說道:“三檔頭,探子來報,正北方向一個大的契丹部落發現了這邊的情況,派了一支一千多人的騎兵向這邊趕來,距離此處還有三十裏路。”
剛剛將十幾個年齡較大,個頭較大的契丹少年殺死的折木秋跑來說道:“監軍,遼軍隻來了一千多人,我們可以一戰。”
“一戰之後,我們還能剩下多少人?”張斌冷哼一聲,嗬斥道:你記住,我們是要偷襲遼人部落,絕不可與遼人超過千人的騎兵正麵衝鋒。”
折木秋一臉羞愧連忙稱是。
等遼人一千多援軍到來時,張斌一行人早就跑得沒蹤影了。
……
……
所謂圍魏救趙便是如今張斌所做之事。
張斌很清楚,他在遼國地盤上將遼人打得越狠,殺得人越多,偷襲的部落越多,效果便會越好。
試想一下,自己老巢西京道被宋國以一支奇兵殺掠,在真定府一帶跟著南院大王蕭天雄南下的遼軍部族軍還能待得住,自然要趕緊趕回去看家。這個時候不說南院大王蕭天雄,即使是遼國皇帝的話都未必管用。
就是出於這樣的目的,張斌繼續偷襲遼人在水頭城附近的小部落。
………
………
幾匹駿馬狂奔而至,驚擾了正在枯草中覓食野雞和野兔,它們或者飛翔,或者亂蹦,飛快的向草原深處逃遁。
草原上很少有樹,即便有也長不大,一顆兩丈高的野榆樹撐開了巨大的傘蓋,在冬日荒原中極為醒目。
一名契丹牧民打扮的漢子勒住戰馬,仔細看了一眼山坡下麵的部落,冷冷的一笑,對其中一名同樣契丹牧民打扮的漢子說道:“算是較大的小型部落,七千帳左右,你帶一個人回去報信帶路。”
那名牧民答應一聲調轉馬頭疾馳而去,剩下的三個牧民從站馬上跳下來,牽著戰馬走進了樹蔭下,不是遮蔭,麵是為了遮擋隱蔽自己。
這四人正是一組安撫司的探子,負責尋找張斌他們下手的目標。
他們才休息了一炷香的時間,一條黑線就從遠處的山坳裏緩緩地出現在草原上。
山坡下位於山麓的南麵,陽光充足,而且左右是半探出的山坳,在冬天能夠阻擋寒風的侵襲,再加上厚重的駱駝氈、牛毛氈,足以讓遼人牧民們抵禦這一冬的嚴寒。
一直以來,對於遊牧民族來說,冬天都是警惕性最低的時候,更何況遼人這十幾年來隻有去搶宋人、黨項人、土蕃人、高麗人的份,從來沒有人敢來到強大的遼國來搶他們。
雖然有消息傳來,宋人一支軍隊占領了水頭城,並且有部族被宋人偷襲,但畢竟距離這裏較遠,且遼人各個部落認為宋人不敢離開水頭城太遠,而這個部族距離水頭城足足有一百多裏路。
所以,這個部族的人雖然有所警惕,但大冷天的隻派出兩個警戒哨兵。
所以,直到敵人來到裏許外的時候,這兩個哨兵才被如雷一般的馬蹄聲所驚動。
“嗚………嗚嗚………”淒厲的號角聲被這個契丹部族的兩個警戒哨兵吹響,部族中戰士無不怵然一驚,匆忙的從各自帳篷裏麵拿著武器奔出,急急奔向拴著的駿馬。
馬兒還未披上馬鞍,可是號角聲越來越急促,顯然敵情非常緊急,大多數部落戰士都顧不得上馬鞍,提著長弓掛在肩上,又取一壺箭斜著一挎,一縱身便躍上了馬背。向敵人來的方向快速聚攏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