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相談甚歡的幾人最終不歡而散,蘇靜策淡定地吃完最後一道菜,在小二哥不可置信地盯著她平扁的肚子看的目光中結賬,這才走出了這間飯館。
隨即,她眼底微光一閃而過。
所以,這才是那個神秘皇子的目的嗎?
把右相府滅門的罪名,完全推到當今太子身上!
雖然剛才那個吳某人沒有明說,可字裏行間不就是說當今太子最有嫌疑嗎?
這樣一來,就算不是當今太子所為,他也很可能會惹上一身葷腥,而,當今聖上,到底會不會相信他?聽說明宗最是猜疑,即使不會處置了太子,也會對太子心生罅隙吧?
而,站在太子一係的眾官員和商賈們,會怎麼想?
蘇靜策隻是想想就知道當今太子即將腹背受敵!還很可能會麵對來自內部的質疑和猜忌,如果一個處理不好,現在以他馬首是瞻的那些人,都會倒戈向其他人。
而在這時,坐收漁翁之利的人,會有誰?
蘇靜策料想不錯,不過一個上午的時間,整個京城已經流言飛起,眾多世家大族、官僚府邸中,無處不在討論著,這條流言的可信程度,有的對此將信將疑,而有的則諱莫如深、有的也可能信了七八分,但無論這些人怎麼想,屬於太子一係利益鏈條中的人到底信不信?誰知道呢?
也許,到了深夜之後,某些人就在積極為自己尋找一條退路了。
然後,不到幾天,整個京城已經甚囂塵上,本來還不敢明目張膽地把太子殿下扯進去的流言,也逐漸發展到就差沒名言罪魁禍首是誰!
右相嶽瀧瀾,其人貧寒出身,苦讀不輟,科舉高中狀元,隨後入仕,其人謙遜有禮,胸中有溝壑,頗有真材實料,故而獲得當今聖上明宗皇帝看重,曾立有從龍之功,位至右相,禮賢下士,一直為明宗選拔良才,現如今,整個甲骨王朝,差不多有一半的官員都曾經受過他的照顧!同樣的,他是這天下讀書人的楷模!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闔府一夜之間被屠殺殆盡,屍骨不存!這叫所有人如何甘心!?
就算是刑部和大理寺,其中也不乏受過右相提攜之人!
而禦史們則已經開始磨刀霍霍,一連數日,都有關於彈劾太子的奏折上奏,朝堂之上,氣氛凝重,明宗震怒,但對於處置太子之言卻沒多說,隻是下令退朝,不準再議!
而對於明宗如此決定,眾皇子和大臣們都是心中翻江倒海!
明宗(他們的父皇)都不是思前想後之人,石王謀反一事已經讓他窩火,可再有右相府滅門真凶的流言,為何明宗反而顯得慎重了呢?
本以為自己終於等到機會的眾皇子們,一時之間陷入了困惑之中。
對於朝堂上的事情,蘇靜策隻能通過飄蕩在一些王公大臣的府邸之中探聽消息,對於從那些隻言片語中得到的信息,蘇靜策笑了。
看來那位神秘皇子這樣做,雖說讓明宗對太子有了更多的提防,可也讓明宗從本來猜疑石王造反,到懷疑幕後有黑手推動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