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二)(2 / 2)

做人嘛,最重要就是開心,開心的方式有許多種,還有一種叫做窮開心。

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李美彙學會了窮開心。

做人本來就不應該跟自己過不去。

放下,就是放過自己。

從那以後,李美彙再也沒有多去想什麼,很多事情,原來隻要不去多想,結果自然就會朝著很好的地方發展下去。

陳雨涵畢業之後,原本在一家公司當經理,但是當經理是一件很累的事,陳雨涵覺得做得很累,雖然當經理聽上去真的很風光,但是在背後要應付的交際實在是太多了,陳雨涵很討厭這些交際,他是個完全就無所謂別人究竟要怎麼說的人,隻要自己痛快,愛怎麼來就怎麼來。言出畢行的陳雨涵,居然做了一件很雷厲風行的事。他辭了職去雲南大理了。

他不想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那些沒完沒了的文件。

他想在蒼山洱海找到一處可以寄居的地方。

他絕對是個富有詩情畫意的人,他想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這好山好水,如果自己的一生,可以像個廢物一樣活著,活著在山水之間。那也不失為一種至高無上的榮幸。

不知道為什麼,在青春少艾時期,陳雨涵根本就沒有那種憤青精神,倒是長大以後,出了社會,見慣了這些辦公室的明爭暗鬥和爾虞我詐,他反倒是更加羨慕那些可以拋棄掉這些榮華富貴,轉身消失在彩雲之間的人,那些人看起來比這些為了眼前的蠅頭小利苟延殘喘的所謂的都市人有骨氣多了,人們為了當一個體麵的都市人,所要付出的代價實在是太高昂了,陳雨涵不願意接受這種人生設定,這實在是太吃虧了,難道我這一生就是為了活給別人看的嗎?難道我這一生,就是為了應付這些其實跟自己的人生半毛錢關係都沒有的人嗎?

或許是那些年讀書的生涯太過孤僻,所以陳雨涵的內心,對所有別人其實都是設防的。

大概就是因為這樣,所以越往後的時光,他變得越來越沉默。

好像隻有逃到越多山清水秀的地方,他才能越來越活得不太像一個真正的行屍走肉。

或許當年張慧景,也在某一種程度上把他變成了半個行屍走肉。

現在的陳雨涵,隻想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重新找回那個快樂的自己。

依山傍水一壺酒,人生且走且逍遙。倘若能得此境界,誰說不是一種難得的幸福。

至於過往的種種,就把它交給命運吧,反正人生在世,根本就沒有什麼是真正的對錯。

陳雨涵後來還真的得償所願,在自己喜歡的地方租了一塊空地。用來居住和營生,他在閑雲野鶴的風景古城裏賣茶,賣茶的時候可以看到很多的顧客。行走這邊的顧客全都是形形色色的,來自於各種不同的城市。

陳雨涵很喜歡跟這些顧客們打交道。很喜歡跟她們嘮嗑,很喜歡聽她們扯很多奇怪的淡。

仿佛透過他們,得到很多關於其他人生的體驗。

自己的心靈,也在這種洗滌之中淨化了。

來到大理之後,住久了之後,整個靈魂好像被換了一個一樣。

隻是陳雨涵也和李美彙一樣,再也沒有多去回想以前了,每個人都心照不宣的把自己的人生,全部的歸還到了以後。

以前種種,仿若前程舊夢。如果可以人為計算的話,是否可以一筆勾銷。

隻是有時候夜深人靜的時候,陳雨涵還是會想起一丟丟的少年往事。

那些少年往事,像一個小小的點,始終留在陳雨涵的心裏。

但是再也不會提及。

當初緊密相連的幾個人,最後都淪為各自人生的陌路人。

正應了那句話:如果不能相濡以沫,還不如相忘於江湖。

那就這樣,彼此相忘於江湖吧。

張慧景也從來都沒有再找過陳雨涵,談不上找不到,一個人如果有心去找另外一個人,那就一定能找到。

張慧景就這樣放任陳雨涵消失在人海裏,那或許也是因為她再也不願意和前程舊夢多牽扯上任何一點的瓜葛。

每個人都這樣,在自己羽翼豐滿之後,瘋了似的要和前程舊夢一刀兩斷。

這樣也沒什麼不好。

隻是有時候也會聽見空中的風在笑。

笑她們早早的失掉了人生的驕傲。

那些青春的美夢,做過一段好像轉個身就被所有人遺忘了。

如果真的隻能是那樣,還不如從未發生過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