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他聽說皮鞋廠的事情,是抱著俯視的心態看待的。
認為這兩兄弟,皮匠出身,也算子承父業,走上這條路,其實也算正常,有時候你無意間看到了這種休閑皮鞋,恰好,你又在作這個,你在這個行業裏麵,抓住機遇,把握住機遇,敢想敢做,敢嚐試新的東西,幹出成績不足為奇。
卻沒想到他在皮鞋起步之後,竟然腦袋一鐵,帶著2000塊錢就敢跑西臧。
這就不是單純的湊巧了。
出了打架那個事情,水泥廠許多人都在傳,說這人在外麵肯定是打家劫舍,殺人放火什麼都幹,談之色變。
王江龍,王江虎兩兄弟跑出去半年了,工作都不要了,電話也沒打一個。
就給嚇成這個樣子。
李科長也是猶豫再三,又在馮老板那裏再三了解過後,才抱著看一看的心態來的。
可走到皮鞋廠,卻沒想到給了自己太多驚訝。
在他眼裏,這群人,是如假包換的外行。
工藝原始到自己都不敢相信。
工藝簡單到令人發指。
他幹了幾年勞保,還作了那麼長時間的勞資科長,對製鞋產業還是很熟悉的。
這群人,完全不懂。
按照農村作布鞋的手法,加工皮鞋。
鞋底就是兩層橡膠,什麼大底,中底,完全沒有,上案下案,完全不分,鞋幫校正連眉心釘都不打一顆。
鞋底上麵膠粘一遍,就用鉤針手縫。
烤都不烤一下的。
打磨就靠一把銼刀。
有時候楦頭都不用,他也不怕皮鞋變形。
不過有一點,他們作的這個皮鞋,還真的不怕變形。
可以說相當粗糙了。
偏偏銷量卻火爆得一塌糊塗。
這完全刷新了他的認識。
他從沿海回來,打算重幹勞保,一直抱著建廠,設備,投資少也要十幾二十萬,才能搞得下來。
卻沒想到他們幾個人,就把攤子支起來了。
他很快收起了輕視之心,開始全力輔助他們。
內心也完全接受了他們的這種模式。
在他認為,勞保,和他們現在所做的休閑皮鞋,並不衝突,完全可以齊頭並進。
再說到他去沿海,最初也是無奈,被迫停薪留職在家,心裏總不踏實,總怕自己什麼時候,也被抓了進去,那時候天天聽人說下海,下海,什麼遍地是金,擺地攤也能掙錢。
腦袋一熱,自己也是一個人,就出去了。
到了沿海,卻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
經濟水平高,是建立在就業麵積大的基礎上。
他想盡辦法擠進廣州,迷迷糊糊的進去,卻看不到半點機會。
後來才慢慢明白,此時的廣州,市場經濟已經搞了10年,走的都是代工模式,主要為日本,台彎,新加坡,香港,歐美,作粗加工和製成品,然後返銷國外,遍地工廠,可準入門檻已經高得嚇人了。
東西便宜麼?根本不便宜。要靠擺地攤掙錢,過了那個年代了。
https://www.biqiuge8.com/book/55595/469179601.html
biqiuge8.com。biqiu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