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財富列車(1 / 2)

……………………………………

再加上長達幾十年的軍備競賽,蘇連的輕工產業,一直跟不上,表麵上看起來富裕,實際上物資非常緊缺。

要子彈不要黃油,他的軍工和航天無比發達,農業和輕工卻極其落後,70年代,就變成了世界上唯一一個,糧食淨進口國家。

國內的紡織業雖然龐大,可也是軍工為主,還有很強的貿易保護,根本滿足不了民眾的審美需求。

偏偏他很有錢。

到了戈爾巴喬夫時代,美蘇破冰,國內的計劃經濟開始鬆動,再加上俄羅斯長達幾十年的禁酒令,導致煙酒成為了最早的暴利產品。

戰鬥民族愛喝酒,每年喝死幾十萬人,直接喝工業酒精都不算什麼,很多人酒癮犯了,洗發水都喝。

而我國到了80年代,物資和商品很快的豐富起來。

好比一瓶二鍋頭,一塊錢,你隻要帶過邊境,就能賣到10盧布,折算成15美元,而80年代中期,一美元差不多能換5塊錢人民幣。

15美元,70塊錢肯定要值的。

當然,這隻是明麵上的數據,中間的利潤要被走私販子,本地接頭人層層賺取,還有兌換貨幣的種種關係,最後一瓶酒,落到民間的走私人手裏,20塊錢不到。

可即便20元錢,也是很難想象的暴利。

你隻要帶得過去幾瓶酒,或者兩條煙,就當一個月工資了。

所以邊境上的走私屢禁不止,大型的走私集團,甚至敢橫穿零下40度的西伯利亞冰凍苔原。

這是一條。

還有另外一條,也是最為人熟知的一條,鐵路幹線,北京到莫斯科國際列。

與黑河完全是兩個方向。

黑河,從黑龍江出關,指向俄羅斯的遠東地區。

而北京到莫斯科,從內蒙古的二蘭浩特,滿洲裏出關,穿過外蒙古,烏蘭巴托,到新西伯利亞,至莫斯科。

這條鐵路幹線50年代就建成通車,赫魯曉夫時代,大量的蘇俄工程師,援華專家,我國到蘇聯學習的幹部,技術人員,都是通過這輛國際列來往。

建成以來,沒有一天中斷過。

直連兩個國家首都。

由於它軍事與政治上的雙重作用,西方國家一度稱呼它為神秘的東方列車。

時過境遷,這輛列車見證了太多曆史,而乘坐的人群,卻變了。

國際航班開通過後,國家幹部,因公出差的都很少了,慢慢變成了出國留學生,還有旅遊直通車,後來留學生和旅遊的,開始發現隨便帶點中國的商品過去,就能賺到幾倍車票的錢。

就一發不可收拾。

這輛國際列,一度演變成了倒爺專列,財富列車。

作為俄國首都,整個蘇聯的軍事與政治中心,還有經濟中心,莫斯科的達官貴人,對奢侈品有很強的需求。

人參,鹿茸,燕窩,魚翅,珍珠,瑪瑙,翡翠等名貴商品在這一時期輸送了很多過去。

跑一趟莫斯科,就變成萬元戶,這個說法,差不多就這個時期傳出去的。

但風險,也很大。

又到了蘇連後期,戈爾巴喬夫改革受挫,國內亂成一團,腐敗,賄賂,國內對輕工產品的需求加劇,東歐劇變,紛紛要求獨立,外高加索地區三國聯邦,一度中斷了貿易關係,蘇連一連失去了幾大農業,棉麻,畜牧基地,國內人民缺衣少穿。

俄羅斯全境都是寒冷天氣,每年的冬季長達半年以上,他不像其他地方,冷了,還可以擠擠,挺一挺還能熬過去。

到處都是冰天雪地,熬不過去啊。

倒爺們的目的地,最早是莫斯科,到了後麵,隻要一進入俄國境內,每一個火車站台,到處都是手舞著鈔票,美金,搶購商品的俄羅斯人民。

運動服,皮夾克,手套,皮帽,成為了最搶手的貨物。

換句話說,在俄羅斯最艱苦的年代,中國的倒爺們,對俄羅斯底層人民,還是做出了一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