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這一點上鬼子卻是想錯了。
當第二張弛帶著部隊接防了大榕樹後,就發現這種敵明我暗的形式會在亮時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這時是雨季,色陰沉沉的而大榕樹的樹蔭又十分濃密,於是榕樹下依舊是一片陰暗,榕樹外則是一片光亮,也就是連照明彈都可以省了。
日軍顯然沒想到會發生這種狀況,遲疑了好半晌之後才再次朝大榕樹發起了進攻。
他們照例先往榕樹打來一拔炮彈,兩種引信的炮彈都有……這顯然是日軍在昨夜進攻時總結出的經驗,即時引信的炮彈會將榕樹樹枝炸得像彈片似的往下亂射,延時引信的則會穿過榕樹樹冠打到榕樹下再爆炸。
這兩種炮彈結合起來照著榕樹一陣亂打的確能打得榕樹周圍一片紛亂。
但問題是這大榕樹上有許多可供藏身的榕洞,其中有些榕洞不是然而是戰士們挖出來的,甚至戰士們還在榕洞麵朝鬼子的方向挖了射孔,於是就使這榕樹就像一個碉堡似的聳立在鬼子前進的道路中央。
鬼子打炮時戰士們隻需要往榕洞裏一縮……管它外麵風吹雨打,裏頭上上下下的幾個榕洞躲著的戰士勿自巍然不動。
接著鬼子就在炮聲中發起了衝鋒。
這一幕看在張弛眼裏幾乎就覺得有些不可思議……鬼子這一路上幾乎就可以完全沒有藏身處,要有藏身處的話那就是他們自己用炮彈炸出來的彈坑或是日軍的屍體。
但這些“藏身處”能起到的作用卻十分有限,原因是位於上層榕洞裏戰士居高臨下的對著那些鬼子,戰士們可以很舒服的躲在枝葉裏瞄準目標。
於是隻聽一聲聲的槍響,衝上來的日軍就接二連三的被放倒,那命上率幾乎就可以是每一發了彈消滅一個敵人。
若是鬼了衝鋒的速度快了那也沒問題,戰士們還在榕樹上布署了幾挺機槍,機槍一響起來就會將鬼子成片成片的掃倒在地。
所以很明顯的是,隻要許家村裏有足夠的補給,鬼子都很難踏進許家村一步。
這時史迪威就一個電話打了過來。
“張。你猜得很對,日本人的補給果然出現了問題。”電話那頭的史迪威難抑興奮之情:“我們在討論後決定接受你的意見將這場戰鬥打成持久戰,我們的運輸機會不斷的朝許家村空投物質,當然還有其它位置。你們要做好長期堅守的準備,最好是能守上一到兩個月,這樣新師就換裝完畢可以成為一支新力軍接應上來了。怎麼樣?能堅持這麼久嗎?!”
“沒問題!”張弛想也不想就回答道。
他很有信心,在這裏耗不起的不是中國士兵而是日軍士兵。
其實如果戰局按照這樣發展下去的話,日軍的情況還不一定會惡化……張弛猜得沒錯。日軍的補給的確是出了問題,但一方麵日軍有著高度服從性超乎想像的耐力,就像牟田口廉也的一樣:“日本人自古以來就是草食民族,你們被那麼茂密的叢林包圍,居然報告缺乏食物,這算是怎麼回事?”
牟田口廉也的這種精神尤其是在十八師團執行得十分徹底,有時日本兵一的口糧僅僅隻是一個飯團他們也能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