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茶舍中飲茶人並不少,但卻是以金碧眼的外國人居多,這也反應了中國茶文化在國外的受歡迎程度。 ..
茶舍的空氣中飄蕩著濃鬱的茶香,豆香兼清新高雅的幽蘭香,這是龍井茶特有的香味;標誌性的蘭花香中透著奶香和淡淡的桂花甜香,這是鐵觀音的味道……
跟名貴的香水相比,茶香中帶著一種文化曆史的沉澱,它的香味或許並不濃烈,但是卻能沁人心脾;它的香味或許並不立即引人注意,但是卻能讓人、甚至人的靈魂都浸入其中,流連忘返;對於愛茶之人來,茶香就是一種最毒的毒藥。
羅昊在進來的時候,對掛在石廊中的價格牌稍微關注了一下。這裏的茶,按不同的品種分為不同的價格,價格也在1歐元到5歐元不等,折換成人-民-幣,就是一壺茶在1元~5元之間。
這樣的價格可能會讓很多人咂舌,但是羅昊卻知道,一壺好茶,絕對值得起這個價格,如果是名貴的孤品茶,更是有市無價,有錢都買不到。最有名的就是武夷山那幾棵大紅袍母樹上的茶葉,即便是花萬金,都未必能買到一兩!
在國內業界,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中國的名茶有很多,想喝名茶很容易,但是想喝真正的好茶很難!”,也有一種法“名茶易得,好茶難尋”。
羅昊雖然沒有去品,但是僅僅隻是從彌漫在茶舍空氣中的茶的香氣就能判斷出這是好茶!
旁邊的一桌外國茶客點了龍井,畢竟對於外國人來,在他們對茶的認知中最熟悉的就是龍井茶。至於滇紅、白毫銀針、太平猴魁、信陽毛尖、黃山毛峰,這些名茶,外國遊客可能連名字都沒聽過。
穿著中國紅旗袍的年輕茶女,先用熱水將用來泡茶的玻璃杯進行暖杯,然後用茶勺從茶葉罐中盛取茶葉倒入玻璃杯中,羅昊仔細觀察對方盛取茶葉的量,她每次盛取茶葉的量都在四克左右,這手上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就的。
盛取茶葉,茶女拿起放在炭爐上長嘴銅茶壺,對著石桌上擺放成一圈的玻璃杯進行加水,熱水注到玻璃杯三分之一的位置的時候就停了下來,移向旁邊的杯子,這樣是為了讓茶葉被水浸透、溢香;而整個過程中,石桌上沒有被撒到一滴水。
等到茶女將石桌上所有玻璃杯都倒入了杯子高度三分之一的熱水後,第一個玻璃杯中的茶葉已經完全被水浸透,沁人的茶香從玻璃杯中散出,即便坐在石桌邊的外國茶客並不是十分懂茶,也是被茶香深深吸引。
茶女將長嘴銅壺輕提,利用手腕的力量提放銅壺,從銅壺長嘴中倒出的熱水劃出一道漂亮的弧線,穩穩的落入玻璃杯,倒水力量適中,有水花跳動,但是卻不濺出玻璃杯。
銅壺三提三落,水注八分滿,這才是真正的“鳳凰三點頭”。
茶女的動作是注水泡茶,但卻更像是一種表演。
“好功夫!”羅昊忍不住讚歎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