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下場,林楠就向隊友道歉。
他認為這次隊伍被淘汰下場,原因全在於他,拖後腿的就是他,對麵連著在他身上打進五個球,即使最後他換防了,但對方還是以他為突破口。
充分說明了這就是林楠一個人的問題,林楠就是這個隊伍的弱點所在。
盡管他才13歲,盡管他還是個籃球新手,盡管隊友也並沒有責怪他,盡管籃球是一項團隊運動。
但林楠真的很討厭這種感覺,這種被當成弱者的感覺,這種被作為突破口的感覺。
因為他真的熱愛籃球,正因為熱愛所以才討厭被當成這個領域的弱者,正因為熱愛才想要變得強大,正因為熱愛才會對這件事付出真心。
就像那群四五十歲甚至五六十歲的中老年人,每日黃昏準時的出現在籃球場上,這不是熱愛又是什麼呢?
......
林楠主動向林狼提出不再上場,而是回家吃飯,他明白自己的籃球實力和經驗都很差,這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有所提高的,他不想拖隊伍的後腿。
和“鋼鐵俠”以及另一個白衣隊友告別後,林狼便帶著林楠回家吃飯。
吃完飯後,林狼和林楠來到清水湖邊的大堤上散步,涼風習習,大堤上少有人行走,與夏日夜晚截然不同。
林楠一邊漫步一邊想著該怎麼提高籃球技術,林狼一邊慢步一邊想著怎樣的成長,才是對林楠最好的成長。
突然,兩人同時頓了一下,好似想明白了什麼。
林狼發現自己一直想著去給林楠謀劃一個“優秀”的未來,卻才發覺這樣和前世又有什麼區別呢?
未來的道路是自己決定的,父母隻是這條路上的一個領路人,讓孩子開闊眼界,清晰地認識到每一條路上的風景,從而選擇心中最想走的那條,這才是為人父母所該做的事情。
隻要這條路不燒殺搶掠,不是歪門邪道,那麼做父母的就應當盡力支持。
林楠則是看到路上一群嬉戲打鬧的孩子,想到自己在鎮上讀小學時的場景。
每個夜晚,他也是和他們一樣與一群小夥伴們在熟悉的小鎮上四處瘋鬧,肆意奔跑。
感覺每天晚上都有用不完的力氣,不想回家睡覺。
那籃球是不是也可以在晚上訓練呢?寂靜的夜晚真的讓人很想跑動。
林楠隨即對著林狼詢問道:“爸爸,我們以後可以每天晚上訓練籃球嗎?因為我感覺晚上我好像有使不完的力氣。”
林狼呆了呆,然後笑著回到:“那早上呢?”
林楠想了好一會兒才再次說道:“早上也訓練,以後就早上訓練我的短處,也就是運球;晚上就訓練我的長處,也就是彈跳。這樣雙管齊下,我的籃球肯定就能進步得很快。爸爸你說是嗎?不過爸爸你知道怎麼訓練彈跳嗎?”
林楠的一段話讓林狼十分驚喜,卻還是麵色不改的回答道:“知道啊,不就是彈跳力嘛!怎麼,難道你想扣籃嗎?”
“對啊!”林楠天真而又單純的迅速回答道。
林狼驚喜的不僅僅是林楠對籃球的真心熱愛,更是林楠開始自主安排每日的規劃。
試問,有多少孩子在13歲的時候,會為了追求自己的興趣愛好而作出規劃?
即使有,那也很少很少,而且大部分存在父母的幹涉,而不是獨立思考後主動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