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紅顏知己(1 / 2)

“不知,對於南邊的戰亂,父皇可想出什麼對策沒有?”

“我已想到辦法了,所以把你喊來看看你的想法。”

顧淮瀾心中想到,他從來有任何事情都是先想到顧淮夜,何曾輪到他,況且對於政事,他絲毫不感興趣。今天又怎會把自己叫來這裏。

“父皇請說,兒臣一定盡力為父皇分憂。”

“還是瀾兒,最有孝心,最知道心疼父皇。”德陽帝十分欣慰,因為他最疼愛的便是顧懷瀾。

“這辦法有兩個,其一便是把玉城嫁給景懷王,其二,派皇子帶兵出戰。”

顧淮瀾一聽,父皇竟然要把玉城嫁出去,竟然還是嫁給景懷王。

“這第一個辦法,風險最小,你覺得這第一個辦法如何?”德陽帝的語氣十分的平緩,意在試探顧淮瀾對玉城之心。

“父皇,這聯姻之事,兒臣覺得不妥。”顧淮瀾心中,自是知道玉成的脾氣,若是知道德陽帝要把她嫁出去,定然是寧死也不能從。

自己雖處於弱勢,提出異議,雖然父皇不一定能聽從他的意見,但自己作為她的知己,也為她爭取過。

“有何不可?難不成瀾兒喜歡玉城?”果然是德陽帝意料之內的事情,他便順勢把這個問題推了出來。

“瀾兒承認,是喜歡玉城不假。因從小兒臣的眾多姐姐,便都遠嫁他國去了,很少有能與兒臣,如知己般相待的人。”

顧淮瀾自知,玉城此次可能也逃脫不了,遠嫁他國的厄運。便想盡心盡力的,再為她拚搏一回。

“你說這話,是在責怪父皇的決策嗎?”德陽帝一聽,顧淮瀾的語氣中帶著些許的不甘與不屑。

“沒有,兒臣知道姐姐們的命運從生下來,便是被注定的,自己也不敢妄加幹涉?”

德陽帝靜靜的看著顧淮瀾,他倒想要聽聽,從顧淮瀾的口中,能出來什麼長篇大論且有理有據的理由,能阻止他讓玉城下嫁景懷王。

“兒臣雖與玉城相處時間不長,但兩人現在,也是如同知己般的人物。她十分了解兒臣的脾氣秉性,兒臣亦了解她的性格色彩。”

“那你倒說說,玉城是個什麼樣脾氣秉性的人?”德陽帝意味深長的看著顧淮瀾,仔細聽著他的辯解。

“玉城公主,乃是女中豪傑不拘小節不者,與先前兒臣,從眾人的口中得知的玉城公主,判若兩人。玉城公主,有勇有謀,實乃是謀士將相之才。”

“那照你這樣說,父皇倒是應該封她一個女將軍當當,如何?”德陽帝見他滿口,皆是讚賞玉城的話,便與他開玩笑的說道。

“父皇,說笑了。兒臣並沒有那個意思。”

“既然瀾兒,你說完了,那父皇反問你一句,父皇替你做主,娶玉城可好?”

顧懷瀾原本非常自然的臉上,突然僵住了,他沒想到德陽帝會突然這樣反問他一句,一時之間自己竟也無言以對,啞口無言,不知道說什麼才好。

“父皇畢竟也是為人父,知道你們也都大了,也該各自都成自成立家室,這些年雖是對你們不聞不問,但仍是暗地裏,替你們尋摸著有什麼好的名門閨秀,父皇在你們這個年紀時,已有兒子了。”

德陽帝深知,若想成為一個好的君主或者王候,必先要有責任,會擔當,而這些必然是一個家庭給與的。

顧淮瀾本是想替玉城開解一番,卻不想引來德陽帝如此一番話,還給自己下了個套。

“父皇,兒臣此時還不想娶妻,如今國事操勞,切不可圖自己安樂,自己享受,棄國家大事於不顧。”顧淮瀾連忙的跟德陽帝解釋道。

顧淮瀾並非隻是跟德陽帝置氣,而是他真的不想娶妻,他到現在都沒有碰上,有可以值得他傾心以對的姑娘。

顧淮瀾覺得兩個人在一起,一定是因為愛情,並非是利益或者將就,什麼別的原因。

當他見到玉城時,心中也覺得眼前一亮,但是他對玉城的感情就像是,姐姐對弟弟或者是哥哥對妹妹的那種親情感,兩個人如同知己一般,兩個人,更像是患難時的朋友。

這種微妙的情感,並不足以稱之為感情或者愛情。

確實,兩個人若要在一起,必定是有緣分的牽引,遇見便是一種緣分,顧淮瀾心中十分感激,自己能夠遇到玉城這樣的紅顏知己。

因為他一直在尋找那個可以懂自己的人,一個不用說出口,便知道自己在想什麼的人。

“父皇,兒臣真的對玉城,並無半分越之心,隻是把她當成姐姐或者妹妹,視為瀾兒心中的紅顏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