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華國中原偏西北的一座城。這裏不是沿海地區的發達城市,也不是邊陲地區的貧濟之所,就是一座普通的城。但這所城又有些不普通,太嶺山脈繞城而過徑直向東,直到大海之畔。城中有湖倒映這這座寧靜的城和這一截不巍峨卻帶有幾分莊嚴的山川,仿佛在訴著這座城千百年來故事和這段山脈的滄海桑田般的變遷。最不普通的應該就是這座經濟不算一流的城還是個直轄市,從建國到現在,一直都是。很少有人知道原因,知道原因的很少去主動。
在這依山傍水、安靜祥和的城中,人們的生活顯得很慵懶。不必每睜開眼都要先想辦法去掙房貸和車貸,不會睜開眼就是客戶、閉上眼就是業績。每早上可以帶著老婆孩子在路邊喝碗豆漿吃根油條再送孩子上學,然後愛是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外麵那些喧囂的、快節奏的生活好像從沒有進入過這裏。
很可惜,這樣安靜祥和的環境卻並不能留住大部分年輕人。熱血上湧的年輕人總喜歡霓虹摧殘、燈紅酒綠,喜歡夜裏一兩點街道依然燈火通明,依然有喝醉的、酒醒的人們在歡呼在呐喊的大城市。因為那裏才能讓他們把年輕人的衝動發揮出來。
江城大學位於江城市區。這所大學不算是國內數一數二的頂尖大學,但絕對是在前二十之列。這所學校最出名的兩件事:第一件是這所學校有一篇梅花林。梅花開於冬季,所以來這裏看梅花盛開的外地人很少,大多是本地人。如果梅花盛開時恰巧又碰上了下雪,那學校和學校周邊的人都會來這裏賞雪賞花拍照。潔白的雪鋪滿大地,一片銀裝素裹,上邊又輕輕點綴了星星點點的紅色。第二件是學校的圖書館。江城大學的圖書館號稱全華國圖書收藏量最多最廣的圖書館。這話雖有些誇張,但圖書館的藏書量真的很多。據學校的第一任校長非常熱衷收藏圖書,不分優劣。他曾經過一句話“也許不是每一本書籍都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每一本書都是寫書之人所凝聚的思想靈魂,每一位作者都希望遇到一位讀者,通過這本書和自己產生靈魂的碰撞和交流。”正是基於這一點,學校每年都會批複很大一批費用用來購買書籍。新書、舊書甚至一些孤本這裏都有。
因為藏書多,自然圖書館的占地也就大。之前的老圖書館因為藏書量每年增加的原因,進行了重建。現在的圖書館是前兩年新蓋的,外觀像一摞圖書一樣,有十六層。
因為圖書館變大,所以需要的教職工也就多一些,所以兩年前學校才會針對圖書館進行了一次擴編招聘。張戍就是在那一次的招聘中成為了江城大學圖書館管理員其中的一員工。
同時,張戍還是這所學校的畢業生。
六年前來到這所城市上大學。四年前從這所學校畢業後,選擇留在了這所學校當一名普普通通的圖書館管理員。當時同寢室的三位室友們都很好奇。江城大學雖不算是頂尖大學,但好歹也算是名牌院校,從這裏出來的學生不是個個都搶手吧,這裏的文憑也還算是不錯的敲門磚。隨便找一份工作也要比在這裏當一個普通的圖書館管理員要強的多啊。再了,年輕人應該要出去闖一闖的啊,怎麼能就這麼窩在這裏呢。
當時張戍給出的理由讓同寢室的三位啞口無言:聽學校的教職工都可以住學校的教職工公寓,這樣就不用掏房租了!聽了這話的三位室友也是對張戍的不思進取紛紛豎起了中指。
畢業後其他三位室友都南海北的闖蕩去了,張戍留在了學校做起了圖書管理員的工作。剛開始是負責給師生借閱的書籍進行登記。好在現在已經不用用筆登記,電腦掃一下書籍的編碼再掃一下學生卡或者教師卡就可以了,工作也還算輕鬆。
而且張戍也如願以償的住上了學校的教職工公寓,簡單的一室一廳。每就是圖書館——教師公寓兩點一線。偶爾會出去買些日用品、衣服之類的。算上大學的四年,這六年來張戍出學校的次數都不多。
現在張戍已經的升官了,登記借閱圖書的工作已經不用親自做了,學校招的一批勤工儉學的學生分配到了圖書館一些,其中就有分到張戍這裏的。現在的張戍隻需要領導一下分配給自己的這幾位勤工儉學的學生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