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瓚的破草房子像兒童簡筆畫,沒有翹角屋簷,而且沒有人——倪瓚不畫人,他的一散曲《折桂令》:“地間不見一個英雄,不見一個豪傑。 . .”
這話符合他無煙火氣的德性,想必這世間沒有他看得上的人。
試想一悖論:是否越任性,越單純?
此外,古今作畫者講究濃淡幹濕,不好意思,倪瓚的畫怎麼看,他都“淡”。
每觀雲林畫中枯樹,想他為什麼非要那麼幹淨——雲林有極度潔癖,來也是誇張,他家院子裏的梧桐都被他吩咐下人擦死了好多株。
他畫之前幾秒是否剛剛差人擦了個遍,不是沒有可能。
不過,也隻有如此,這樹、這山、這水、這世界,才澄澈、才清爽、才透明。
總之,這人講究挺多,跟同代人交往起來也相對困難,甚至會讓對方很不舒服,難怪潦倒時遭多人泄憤刁難。
可後世,如明代江南人,以有無收藏倪瓚的畫而分俗雅,也是有趣。
古人什麼性格,比現代的人好了解——古人名字裏已寫得很明白。
和現代人一樣,古人的大名是自己時候大人們起的,那是大人的價值觀。
而“號”卻可以根據自己的追求和審美自允——倪瓚,號雲林子、荊蠻民、幻霞子……他還自己“倪迂”“懶瓚”,他是什麼樣的人,還要多明顯!明初,朱元璋曾召倪瓚進京供職,他不赴。
洪武五年,他作《題彥真屋》詩:“隻傍清水不染塵”,表示他不仕。
石濤畫中的人兒,喝茶、吃酒、種菜、聽琴、劃船、散步、遊山、玩水……雅士能幹的“他們”都幹了,有生活情調,萌萌噠,萌化你。
可雲林的畫連個人影也沒有,他不在乎誰人的取悅,也不取悅誰——對,雅士不是雲林,雲林是高士。
可這家夥,那顆“不隱也不仕”的高冷心,要如何安放?
這畫中的“安處齋”,可以麼?
《安處齋圖》,近景一脈土坡,樹三五株,草屋一座,中間上方空白,以示淼淼湖波,山脈淡淡,宇明朗,前所未有的調調。
右下倪瓚題詩:“湖上齋居處士家。淡煙疎柳望中賒。安時為善年年樂。處順謀身事事佳。竹葉夜香缸麵酒。菊苗春點磨頭茶。幽棲不作紅塵客。遮莫寒江卷浪花。十月望日。寫安處齋圖。並賦長句。倪瓚。”
不隱不仕,漂泊江湖,這“安處齋”可是雲林心之安頓處?
此圖右上乾隆爺題款。
乾隆爺愛題款,沒辦法,這畫曾經是人家家藏的,隨手拿來就寫了。
而且,當時,沒有人他沒倪瓚寫得好。
可是如今,這畫安在,這畫中人,都去了哪裏?
不對,這畫中本沒有人……
這是一幅創意高雅的畫,是一幅難得的好畫,張元對此十分喜歡。
“這算一件,還有第二件呢?”
張元問道。
“這個。”
杜伯特這一回倒是沒有猶豫,反正該給的好東西都已經拿出來了,也沒必要在最後糾結了。
“這是什麼?”
張元注意到,杜伯特拿出來的,是一些地圖還有文字的東西,而且是外文,具體是哪國文字,張元還真沒看仔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