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時代騎兵就是戰爭中的王者,擁有最高的機動力最大的衝擊力,華夏曆史中絕不乏一支支騎兵精銳!唐太宗的“玄甲”,周世宗的“北府”,而假若弄一個投票的話,大漢的“白馬義從”也不會出前五之列!且和書上看見的文字相比,張富貴對之的描述則讓肖毅有了更深的了解。
“兩軍交手何者為先?一個字,膽!”張富貴之言擲地有聲,上了戰場沒有膽氣那絕對是十死無生,白馬義從的同袍一人就敢與七八騎匈奴交手,十人隊遇見對方百人亦全然不懼。在他們身上以少勝多的戰例比比皆是,最為出名的一戰便是白馬義從中的軍侯嚴綱以一敵十七,擊殺其中十四人,生俘二人,僅有一人逃脫,此戰過後白馬之威更是遠揚。
在肖毅眼中張富貴練兵是很有一套的,除了更加嚴厲之外亦是更為實用,且有著自己的想法,就像方才提起白馬義從的英勇就很是能激起新兵們的雄心,別人可以,你們一樣可以,但前提是苦練,唯有如此膽氣才能豪壯,本領過硬方可殺敵建功,的新兵們興奮不已。
不過起白馬義從,肖毅腦海中閃現的第一個名字便是常山趙子龍,後世他可是最受大眾喜愛的三國人物,恐怕沒有之一!當時的肖毅亦是其中之一,其實在聽到有人以一敵十七的時候他很是期望在張富貴口中冒出的名字會是趙雲,但沒想到是嚴綱!三國演義之中他不過是一個龍套而已,可在此時,在邊軍之中卻是人人仰慕的英雄。
新兵操練的第二個月肖毅他們開始練習騎術,第三個月潘鳳親自訓練新兵的團隊陣型,以往在書上看見的隻是戰場上的輝煌與精彩。可實際經曆下來肖毅更知道這些統軍基礎的反複,不但要刻苦練習,以後上了戰陣還需要經過一次次的磨合,不掌握軍中實務豈能為將?
三個月的新兵營對肖毅而言不但是一個鍛煉學習的過程,也更是一種成長,日子是過得極為充實的,隨著氣漸漸轉暖新兵營也到了快要結束的時候,等待肖毅他們的是最後一次曆練,熟悉個個關隘及軍事要地的地形。在那些隨時可能成為戰場的地方,地形的熟悉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通往吳林鎮的道路上此時奔行著一隊邊軍騎兵,馬蹄翻飛帶起塵土飛揚,縱使在高速行進之中他們也能保持著極為整齊的隊列。肖毅他們的十六什便在這一隊騎兵之中,有著肖公子和典惡來的帶頭作用,兄弟們是人人苦練,最終考核之時都是名列前茅,被編入了騎軍三營第七隊,新兵的熟悉地形是要有老兵帶的,這一隊的隊長名為趙琳,從軍已有十二年,是個極為妥帖敦厚之人。
“恒之,這趟出來你也不把那大家夥帶上,倘若碰上烏桓騎兵這玩意兒也不順你手啊。”一陣奔行之後趙琳下令簡短歇息,騎兵在外要隨時注意保證戰馬的體力,以應付隨時可能出現的敵情。一下馬於士前便對肖毅言道,出發前思考再三,那把紫金雙刃斧肖毅並沒有帶上。
“有這把長矛一樣。”肖毅輕鬆的道,紫金雙刃太過沉重,他吃得消馬兒卻未必,要知道行軍打仗那些大將的兵刃都是有親兵保管的,戰時方才用的上,肖公子現在大頭兵一個哪裏來的什麼親兵?遊擊作戰速度才是最關鍵的,再他原本練過槍法,手中的長矛倒也算拿手!
“你還是擔心你自己吧,恒之公義用什麼不一樣,再哪裏有那麼巧的事?咱出來熟悉一趟地形就能遇見烏桓騎兵?”朱寶一旁言道。
“嗬嗬,有備無患總是不差。”肖毅笑道,邊軍左路是有長城作為依仗對抗烏桓的,但崇山峻嶺之間總有地方是城牆顧及不到的,漢軍也不可能同時防守長達數百裏的正麵,因此總會有一些漏網之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