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漢軍帥帳之中,肖毅一番言辭有理有據,又是一片為國之意,的確打動了中郎。朱儁一番沉思也將眼前形勢想透之後更覺恒之言之有理,未料他不過二十餘歲,但臨此大事卻是這般沉穩,足以令人欣慰。
“恒之,黑山還是不同於異族,如今子駕崩之事很快便會蔓延開來,與我軍心士氣亦會有很大影響,那張燕豈能不樂見其成?如此你又如何與之和談讓其退回山中?”此言一出雖然還是在問肖毅,但朱儁的意思卻是表達的足夠清楚了,同意了恒之所言要與張燕謀和保存實力的主張。
“中郎所見極是,不過這談判之道也在雙方實力形勢之比,隻要能各取所需便能相安無事,眼下為大漢社稷我等不能隻看眼前,一句話,百萬黃巾之時尚且不懼就不會怕那黑山張燕,但必要的讓步還是要有的。”肖毅頷首正色道,洛陽之事並改變不了多少眼下冀州的實力對比,恒之相信安平一下張燕求和的心情將會比自己更為迫切,後麵就看談判技巧了。
“恒之既然如此,此事老夫便交你一力承擔,你讓老夫在此以靜製動卻不知恒之又該如何?”朱儁沒有猶豫立刻言道,肖毅在此處的本事他聽盧植過多次,前番平原定陽兩處亦是順利拿下,既然他如此信心十足自該讓其放手為之,這裏十餘萬士卒能夠確保他更是樂意見到。
“倘若那董仲穎當真弄得怒人怨中郎又豈能坐視?不過真若如此毅卻不能與中郎一路了。”肖毅聞言一笑隨即肅然言道。
“恒之可是要回雁門?”朱儁聞言微微頷首道,以他的見識自然能夠想到肖毅不與自己一路是為了什麼,他既是肖元之子亦是丁原的義子。
“中郎明見,董卓真要倒行逆施便當下共誅之,下共討之,家父與義父皆是與中郎一般心存家國,到時毅自並州起兵勤王還可避開汜水虎牢這兩座雄關,當可與中郎及一幹義士會與東都之下。”肖毅拱手道,這些應對他早就和郭嘉有過商討,回並州便是此時最佳的選擇。
“嗯,肖公與建陽兄都是大漢老臣,絕不會縱容皇綱失統,恒之此論極高,下共討之!看來恒之是不會放西園和禁軍騎軍離去了。”朱儁亦是欣然道,肖毅的軍事眼光極為正確,自並州出兵分而擊之亦是上策。他此來帶了三營西園士卒和禁軍騎兵,以肖毅的性格當然不會放過。
“知毅者,中郎也,隻是此處還需中郎助毅一臂之力,解決黑山張燕之事後毅便率眾北返,到時就等候中郎軍令了。”肖毅欣然道,原本他就沒有打算放走到手的肥肉,但其中他還是要有所選擇的,想必董卓之後也會以各種理由召回大軍,朱儁的支持對他而言就極為關鍵了。
“這幾年觀恒之用兵審勢是越來越為成熟,值此亂世之秋更要你一心為國,老夫豈能不盡力助之,放心便是。”三位中郎向來許肖毅為日後的第一名將,他麾下兵力越多對大漢就越為有利,朱儁當然不會為難。